不愛洗手小心「腸」病毒上身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炎炎夏日正是腸病毒流行的季節,郭綜合醫院兒科李儒醫師指出,
腸病毒為一群病毒的總稱,包含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及腸病毒等數十種,腸病毒適合在濕、熱的環境下生存與傳播,因此台灣全年都有感染個案發生。
李儒醫師指出,每年的四至九月為腸病毒流行期,腸病毒傳染途徑為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汙染)、飛沫傳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或接觸傳染(接觸病人皮膚水泡潰瘍、分泌物)等途徑。新生兒也可能透過胎盤、生產過程或產後接觸病人而感染腸病毒。腸病毒傳染力極強,在發病前的幾天,喉嚨與糞便就有病毒存在而有傳染力,在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高。即使痊癒後,腸病毒還有可能隨著糞便排出長達二至三個月之久。
腸病毒感染多是沒有症狀,或只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但是年齡越小的兒童症狀往往越嚴重。依據國內歷年監測資料發現,幼童為感染併發重症及死亡之高危險群體,以五歲以下幼童居多,約佔所有重症病例九十%;在死亡病例方面,也以五歲以下幼童最多。因此對於五歲以下的兒童,腸病毒不可不防!
以兒童來說,一般腸病毒感染常見症狀為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峽炎。症狀常見為發燒、口腔喉嚨潰瘍、食欲減退及手腳出現稍微突起的紅疹。多數症狀輕微,可在七至十天自然痊癒。在食欲減退時可採冰涼飲食,如冰淇淋、冰牛奶、優酪乳、冰水等,避免太燙的食物,刺激傷口,也可用藥物噴灑喉嚨,局部麻痺黏膜,以利吞食。如果仍然食欲活力不佳,可考慮住院給予點滴。
腸病毒感染有時候會引起一些較嚴重的症狀,像是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心肌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或因感染腸病毒六八型而引起嚴重呼吸道症狀、腦炎或急性無力脊髓炎等。因此如果病童有高燒不退、活動力降低、意識不清、嗜睡、肢體麻痺、手腳無力、呼吸急促、無哭鬧或發燒的情況下心跳加快、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等症狀,應及早就醫。
李儒醫師說,目前腸病毒無特殊之治療方法,大多給予支持性療法。絕大多數症狀輕微,七至十天自然痊癒,僅有少數患者會出現嚴重併發症。病童因潰瘍影響進食者,為補充營養及避免脫水,仍應盡量餵食,但可改用冰冷的飲料食物,避免太燙的食物刺激傷口。腸病毒種類眾多,不會因得過一次就終身免疫。目前除小兒麻痺病毒外,暫時沒有疫苗可預防腸病毒。
感染腸病毒後,病童若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持續性高燒、持續性嘔吐、嗜睡,意識不清等病徵,需盡快送醫。
病童要多休息,病童如有上托嬰中心或就學,要通知托育人員和學校老師。因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但透過良好衛生習慣,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機會,幼童之照顧者或接觸者須特別注意個人衛生,加強洗手,流行期間盡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避免與病童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
對家中之年齡較小的兒童要特別小心,其所接受的病毒量往往較高,且抵抗力亦較弱,嚴重程度可能提高。此外,小心處理病童之排泄物,處理完畢須立即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