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融合術鄰近節椎易退化雙通道內視鏡脊椎微創手術讓七旬翁站起來出院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七十三歲姚先生,兩年前在他院接受腰椎融合手術,原本術後恢復良好,但近幾個月來開始出現左側坐骨神經痛跟間歇性跛行症狀,經核磁共診檢查後發現腰椎在術後的鄰近上一節椎間盤有退化,而且還併椎間盤髓核脫出來壓迫到左腳的神經根。
姚先生萬萬也沒想到,先前因退化而開刀的腰椎居然又提早退化,因此原先手術的醫師建議再做延長融合手術,將鄰近節椎間盤固定,但傷口會比第一次開刀時還要來得大,加上原先開刀過的部位其組織也會有沾黏情形,更增加手術困難度,讓姚先生不禁深深感嘆第一次開刀完才沒多久,怎麼又要進行第二次手術了。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骨科李威佑醫師指出,像姚先生這樣的鄰近節的椎間盤髓核脫出病變例子不一定每位病人都會發生, 但卻是每個脊椎醫師都曾遇過的問題,也可以說鄰近節病變,是骨科脊椎醫師的宿命。其主因是已融合椎體的活動度被轉移至鄰近的椎體上,造成鄰近節的椎間盤和關節承受過大的應力,進而發生提早退化及壓迫椎間盤髓核等症狀,統稱為鄰近節病變,包含椎間盤退化、椎管狹窄、面關節肥厚、脊椎側彎、脊椎滑脫不穩等。
李威佑醫師在考量姚先生年紀及身體狀況後,即建議選擇「雙通道內視鏡脊椎微創手術」來切除突出的椎間盤。此手術是經由兩個約一公分的手術切口來進行,手術醫師以左手操作內視鏡鏡頭以提供清楚放大的手術影像,如此才能避免傷害到神經組織,同時並用右手來操作微創手術器械進行骨頭鑽磨、移除黃韌帶及椎間盤的切除,手術方式類似膝關節鏡手術都是使用兩個手術切口進行,不過脊椎可操作的手術空間比膝關節更小,優點是可以精準地針對病灶做治療,可避開沾黏的組織和神經,還能保留大部分結構,維持脊椎的穩定度,大大增進患者術後恢復時間及生活品質。
對高齡患者或不適合傳統手術者,「雙通道內視鏡脊椎微創手術」不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開刀後姚先生症狀很快地獲得改善,術後第二天即辦出院開心回家,其出院時有提到很慶幸先前有尋求各醫院骨科醫師第二專業醫療意見,最終才請李威佑醫師施行「雙通道內視鏡脊椎微創手術」的這個決定是對的,再創醫病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