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8 23:36:38coolanews

自己的血糖自己救自測血糖要注意四規則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一名科技公司五十五歲的男主管,在公司健檢時發現血糖高,空腹血糖二0九mg/dl、糖化血色素(HbA1c)高達九點五%(標準值為八十至一三0mg/dl及<七%),由於患者本人不願意吃太多藥物,協調後建議積極進行飲食控制與培養運動習慣,同時搭配自驗血糖,以了解不吃藥情況下平日血糖的變化,讓患者能更清楚知道自己的飲食狀況會讓血糖有多大幅度的波動,三個月後糖化血色素便下降到七點五%!

成大醫院內分泌謝科洪晧彰醫師表示,根據健保資料庫的統計,二00五至二0一四年台灣糖尿病患死因中,前六名依序為:癌症(死亡率增加)、糖尿病控制不良(死亡率減少)、心臟病(增加)、腦血管疾病(減少)、肺炎(增加)、腎臟病(減少)。而對於第三名的心臟病,如果糖尿病患能積極控制血糖,即能有效減少心血管疾病的併發症,包括減少十七%的心肌梗塞與十五%的冠狀動脈疾病,可以降低患者的心臟病死亡率。

洪晧彰醫師指出,要能積極控制血糖,需要從掌握日常血糖的變化開始。因為像第二型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的代謝性疾病,平常並不會有任何症狀,當長期血糖控制不良的慢性併發症一旦發生,從小血管併發症的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及腎病變等,到大血管併發症的心臟病、中風及周邊阻塞性動脈疾病等,大多已無法挽回,可說是健康的隱形殺手!

洪晧彰醫師指出,糖尿病患從被診斷確認開始,就需要與醫療團隊好好配合,長期監控與照護,而自我監測血糖就是最重要的工具,把自我監測血糖記錄下來,患者或照顧者就能了解日常生活作息與飲食對於血糖高低影響,並藉以調整日常的活動與飲食,以維持平時良好的血糖控制。此外,自我監測血糖記錄可提供醫師作為評估藥物療效並調整的重要參考。

不過,自我監測血糖不是隨便拿血糖機就量,洪晧彰醫師指需要遵循自驗血糖的四大原則:

要有最近二週數據、一周內同一時段至少二次、不同的監測時段,以及配對紀錄。

洪晧彰醫師也提醒指出,結合正確且有效的自我監測血糖與日常生活飲食及活動記錄,能幫助患者與醫療人員清楚生活型態、飲食與藥物對血糖變化的影響,醫師才能與患者共同討論依其個人需求的血糖控制目標,真正做到個人化的血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