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胎記」不是被打淺談「太田母斑」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成大醫院皮膚部袁正醫師表示,如果有看過水滸傳,必定對書中的「青面獸楊志」這號人物有著深刻印象,書裡描述他臉上就有一青色胎記,相信應該也就是「太田母斑」,太田母斑常好發於亞洲人,發生率約為千分之一,且以女性患者較常見。
袁正醫師舉案例指出,一名三十多歲的王小姐捂著半邊臉、低著頭踏進診間,訴說這塊從小就困擾著她的臉上胎記,讓她每次走在路上,都被路人詢問是否被家暴,令她尷尬不已,這次說什麼都一定要把斑除掉!經檢查,王小姐這塊胎記,其實即是所謂的「太田母斑」。
臨床表現為青黑色或藍灰色斑塊,主要分布在三叉神經的第一或第二分枝,大約在眼眶周圍、臉頰、額頭或鼻翼等部位,但也可能侵犯鞏膜、結膜或口腔等黏膜的位置;其發生大多為單側,但也有約一成患者會有雙側的分布。
袁正醫師表示,多數太田母斑患者於出生時或1歲前就會表現,少部分則在青春期後才變得明顯,但不論什麼時候出現,病灶都不太會自己消失。其發病原因,可能是在胚胎發育時,應該移動到表皮基底層的黑色素細胞被滯留在真皮層,且不正常的增生,因而產生藍黑色的色素斑塊。
至於太田母斑的治療,袁正醫師表示,過去是使用磨皮、冷凍、化學換膚等療法,但大多療效不佳且易留疤。現今治療的主流為針對破壞真皮層黑色素的Q開關雷射治療,例如紅寶石雷射、紫翠綠雷射及銣雅鉻雷射等,治療數次後通常有不錯的改善。至於治療時機目前尚有爭議,有文獻認為愈早治療,所需要的治療次數似乎愈少。
由於太田母斑常位於臉上而嚴重影響外觀,往往對小孩的自信心及社交有很大的影響,另外也有文獻記載極少數有惡性病變的案例,袁正醫師建議患者需盡早尋求皮膚專科醫師的協助及治療。
上一篇:炎炎夏日甩開惱人的「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