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飲食三好一巧社區營養據點給你最讚的服務!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阿公阿嬤,大蕃茄是什麼類?是青菜喔!那小番茄呢?是水果喔!那菇阿類(台語)是哪一類?馬上被社區長者糾正:是菇類。菇阿類的台語發音類似糨糊...
這是一群來自七股區樹林里共餐據點的可愛長輩,對著台語發音有最高規的要求,一開始與樹林里聯繫時,我們得知共餐長者平均年齡85歲,大多不識字,最年長的98歲。執行過程中也運用臺灣版迷你營養評估量表(MNA)進行評估,該據點篩檢出4位長者有營養不良的風險(營養不良指標值介於17分~23.5分),故為了提供符合當地長者需求的營養教育,身為營養師的我除發揮專業也結合創意來克服這些困難,於是利用了圖卡、桌遊、趣味競賽、連連看、圈圈看、秤斤論兩、阿嬤手路菜教案及本市針對長者開發出來的樂齡飲食1-6口訣等,用最簡單的方式,提供趣味又寓教於樂的遊戲來加強長者對營養的概念。
且對增加長者肌耐力及吞嚥能力方面,於每堂課上課前,輪流播放長者運動操及健口操,除了給予他們營養知識及充分的營養餐,還能達到增加肌肉量減緩肌少症與增加臉頰舌根的訓練讓長者吃得下、吃得夠。並且在課程結束後,依長者個別需求提供個人的營養諮詢服務。
一個月下來,阿公阿嬤已經可以朗朗上口。營養師隨口問大家3是什麼?阿公阿嬤會很開心回答3碗全榖雜糧,6是什麼?大家會齊聲說6碗水。透過阿嬤手路菜教案,大家也可以稍微討論飲食的替換。(如:炒米粉時可用黑木耳取代香菇來降低普林含量;素食者可用豆干取代肉絲等),課後稍微識字的長輩在滿意度單上寫著「觀念釐清很多」,這就是我們最大的收穫。
上述服務的內容,就是台南市政府衛生局今年辦理的社區營養教育示範點,總共17處。我們用心的評估當地長者營養狀況、生活習慣、認知水平,用在地化、生活化、趣味化的方式給予長者基礎營養知識並漸進式的改善飲食習慣。
使社區長者可以執行三好一巧「吃的下」、「吃的夠」、「吃的對」及「吃的巧」的健康均衡飲食,使長者能延緩老化、大眾能獲得均衡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