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1 23:21:08coolanews

血管內超音波是在冠狀動脈心導管手術好幫手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郭綜合醫院心臟內科徐漢仲醫師指出血管內超音波輔以心導管介入術,可以克服許多血管攝影術的陷阱,讓醫師進行心導管手術時,可選擇事前策略,事後補強,進而降低如血栓與支架再狹窄等併發症,實證醫學上也確實有效降低重大血管事件與再狹窄風險,近年來隨著藥物進步,影像輔助介入能降低冠狀動脈再介入機率,預後也更佳。

  心血管疾病近幾年來是國人第二大死因,其中很重要的病因來自於營養心臟肌肉的血管「冠狀動脈」粥狀動脈硬化(內皮細胞功能不良,膽固醇斑塊堆積),危險因子含高膽固醇血症,慢性腎臟病,糖尿病(控制不佳),高血壓,抽菸,早發性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治療上除標準藥物治療與危險因子的矯正外,如症狀控制不良或已經進展成急性冠心症(血栓形成),大多需要冠狀動脈攝影術併支架置放術的介入性治療。

  而冠狀動脈攝影術有其侷限,一、對於開口病變無法完整評估;二、整條冠狀動脈血管均有徐漢仲醫師說狹窄者或極短的病灶常會失真;三、無法探知血管斑塊組成,無事先準備好病灶處理,常會出現併發症(如血栓或表層厚鈣化病灶);四、對於支架置放後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常常無法探之;五、對於支架內再狹窄的機轉無法評估良好;六、常常低估血管大小等,而血管內超音波輔助使用,可克服上述限制。

  徐漢仲醫師舉案例指出一名五十六歲黃先生,戒菸,糖尿病高血壓患者,以前心肌梗塞放置過支架,因為反覆胸痛,運動心電圖顯有心肌缺氧,藥物控制無效再次接受心導管,導管與血管內超音波影像可以評估血管大小,斑塊組成(支架可否展開),支架的長度與安全的置放地點,可以偵測是否有出現支架置放時併發症。

  另一名方先生,有抽菸,高血脂,高血壓,急性胸痛證實心肌梗塞支架處理後仍偶有胸悶,因此再接受導管檢查,經血管內超音波確認左主幹遠端病變,單支架策略即可解決,置放支架後,後續追蹤已無再犯心絞痛。

  徐漢仲醫師說就實證醫學而言,使用血管內超音波輔助心導管介入術可以有效減少重大心血管事件,六個月內狹窄率與心導管再介入的風險,如果針對現在主流的第二代塗藥支架更可降低心因性死亡,支架內血栓風險,即使血管內超音波輔助使用會比較耗時,但對輻射與顯影劑的暴露卻可以有效減少,降低病人上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