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樂阿舍美術館台南文化新地標
【記者林樂/南市報導】台南市北忠街「甘樂阿舍美術館」,在台南藝術家曾英棟三年來的用心經營,已成為台南市文化藝術新地標,除提供台南及各地藝術家的展場外,也連續二年提供台南市文化局新藝獎新人藝術家作品的展場,曾英棟老師表示,他以「分享」的概念,無償全力支持文化局推廣在地文化藝術活動,期許台南藝術文化能發光發亮,讓台南市成為名符其實的文化之都。
曾英棟老師,一九五三年生於台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美國紐約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曾英棟自一九八0年代回台南執教,鑒於他所處府城的海洋島嶼及深遠的歷史人文,逐漸的以化石、海洋為創作主軸。
曾英東說明他成立「甘樂阿舍」美術館的過程,對他來說,這不僅是機緣巧合可以形容,更可說接近於「奇蹟」。三年前有一位台南在地企業家王慶祥先生向他訂繪一幅十二乘六米的大幅畫作,目的是要擺放在其企業總部,但他的工作室太小,該名企業家說台南市北區北忠街有一處中華電信老舊建物,地點十分良好,即主動提議資助一百萬元,給他在該處規劃設置工作室及美術館,他實地去看的確十分適合,於是他開始規劃設立美術館。
但他心中一直有一件難以解決的問題,就是錢從那裡來?他只有一百萬元的本錢,如果他沒有其他財源的話,怕美術館無疾而終。但人生就是有很多奇蹟,就是他在籌建美術館期間,他的畫作一再有人購買收藏,短短三個月,他竟然籌到美術建置之六百萬元的經費,甚至他還將企業家資助他的一百萬元,捐給他師大美術系的同學,瑞士籍神父吳道遠所創立的「美善基金會」。
因此,甘樂阿舍美術館的成功設立,整個過程現在回想起來,只能以「不可思議」來形容,所以他更珍惜這個機會,希望以這個美術館為基地,讓台南的文化藝術在此發光。
曾英棟說,他的美術館命名「甘樂阿舍」;「甘樂」發言像台語的「陀螺」,「甘樂」意指成天不停地轉的陀螺,象徵不停歇的創作與付出,而心境是甘甜、快樂的。「阿舍」在古時候是稱呼有錢人的意思,但在此並不是指富人,而是空間、住宅之意,象徵快樂與歡喜之家,更是希望將他的藝術生命盡情發揮燃燒。
美術館一樓室內是鋪滿溫潤木質地板的展覽空間,穿透明亮的大型落地窗讓視野延伸至布滿白皙細碎石的戶外庭院,一棵姿態優美的珊瑚刺桐佇立於此,在炎炎夏日綻放著紅艷艷的花,這棵由曾英棟親手植下的刺桐,更成為了美術館的精神象徵。
二樓是藝術家工作室,以及泡茶接待朋友的地方,地下室為寬敞的展覽空間,以及小酒窖,美術館也免費分享空間。現在他又將後方的庭院空間擴建,放置一條長桌,並有烹煮食物的設備,這是提供藝術家聚集聊天、泡茶、餐敘的地方,提供藝術交流分享與對話的空間與環境,這對提升藝術人文是非常重要的。
曾英棟說,經營「甘樂阿舍」美術館,一年的租金、人力、物力成本就至少要一千萬元,幸好在收藏家、藝術家及美術館全體人員的努力下,美術館經營到今已三年,他不敢奢望經營美術館能賺錢,但他希望這家美術館,能帶動台南的藝術文化發展,就像資助他成立美術館的企業家所言,台南美術館處處林立的「藝術森林」將不是夢。
上一篇:台日水彩畫會交流展開幕
下一篇:台日水彩畫會交流展的靈魂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