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0 22:26:52coolanews

痛風治不好大腳趾外翻惹的禍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六十多歲的吳姓男子,因腳趾既腫又痛,以為是痛風,一直吃藥都治不好,經高雄榮總台南分院骨科陳建宏醫師診斷後,認為患者並非罹患痛風,而是「大腳趾外翻」造成。

 陳建宏醫師表示,外觀上,病人的大腳趾內側有明顯的紅、腫、痛,是痛風最常好發的位置,一般人很容易與痛風性關節炎混淆,而亂服成藥,導致病情越難根治。

  陳建宏醫師表示,所謂「大腳趾外翻」,簡單說,就是拇趾偏向身體的外側,從人體解剖上的定義,是看腳拇趾基部的「第一蹠骨」和腳拇趾的「趾骨」所形成的夾角超過十五度,就可算是拇趾外翻。在X光片下,拇趾外翻的情況,除了整個大腳趾的外翻,第一蹠骨會被反向推擠成內翻,使兩者的夾角變大。甚至隨著第一蹠骨外翻,使大腳趾明顯偏向第二趾,造成肉眼下大腳趾內側紅腫,常誤以為是痛風發作。其實這個骨狀突出物稱為關節滑液囊腫(Bunion),是穿鞋時最易摩擦到引起疼痛的位置。

 陳建宏醫師指出,愛穿高跟鞋的女性要特別留意大腳趾外翻問題。他進一步指出,大腳趾外翻可分先天及後天的因素,常見的先天因素是家族遺傳、扁平足、全身性韌帶鬆弛。而主要的後天影響因素則是愛穿高跟鞋、長期穿尖頭皮鞋的男、女性或是職業上必須經常走很多路的人。

  陳建宏醫師說,目前的文獻統計,臨床上常見的拇趾外翻患者,九成以上都是女性,尤其是四、五十歲以上的中年婦女,臨床上都是後天愛穿高跟鞋的女性;男性患者極少見。像上述病例中的吳姓病患,係因長期穿尖頭皮鞋導致,而誤以痛風處理。

 輕度的大腳趾外翻,病人拇趾外側關節會因為不斷摩擦鞋子而感到疼痛,未及時治療,嚴重恐導致滑囊發炎,變得紅腫不適,而隨著大腳趾外翻的角度越來越大,拇趾還會擠壓到第二腳趾,兩趾交界處也會破皮受損,甚至角度嚴重的病人大腳趾會跑到第二腳趾的上方或下方,不僅僅影響到外觀,甚至影響到穿鞋走路及日常生活,造成步態不平衡而容易跌倒,症狀嚴重者也可能因為關節長期變形、磨損,導致退化。 

 身體檢查與X光影像,是大腳趾外翻最主要的診斷工具,必要時會進一步抽血來排除痛風、或類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的可能。嚴重的大腳趾外翻,經過非手術保守治療效果無效時,可以跟足踝骨科醫師討論,以開刀手術方式來矯正腳趾外翻。矯正術式有許多種,從簡單的軟組織調整術,到截骨矯正術甚至關節固定術等,需視病人嚴重程度、症狀、工作需求及其配合程度而定。

  陳建宏醫師表示,輕度的大腳趾外翻,不一定需要開刀的矯正治療,若是穿鞋不當(高跟鞋、尖頭皮鞋)所致,改穿舒適寬楦頭的鞋子並少穿高跟鞋,以免外翻角度增大。另外,適時的配上足踝相關鞋墊,或是輔具,必要時也可使用拇趾護套、第一、第二腳趾的分趾墊,或是針對大腳趾外翻所設計的特殊襪子,來舒緩不適的功能,但這類產品沒有預防或是矯正效果。

  如屬於家族遺傳,可每天按摩、輕拉腳趾,穿戴趾間墊或夜用支架等,練習腳趾張開等之簡易的復健動作,藉此減低疼痛,減緩與預防大腳趾外翻繼續惡化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