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波治療的運用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小馬是一位喜好慢跑,運動的年輕人,最近一年搭上馬拉松風潮,每兩三週就去跑一次馬拉松,隨著跑的距離越來越長,已經可以跑完半馬,但隨之而來的是腳底的不適與膝蓋內側的疼痛,醫生告知他是足底筋膜炎及膝蓋韌帶拉傷,但做了許久的復健,效果卻是有限,不能繼續跑步讓他非常懊惱,奇美醫院復健部總醫師蘇炯睿指出,震波治療為此類患者帶來新希望。
蘇炯睿醫師指出,大約二十年前,體外震波第一次被應用於肌肉骨骼系統,此技術在經過二十年的演進,於硬體與軟體上皆有絕大的進步。震波治療是一種非侵入性,不含用藥,且極少副作用之治療方式。其原理隸屬於增生療法之一部分,皆是藉由微量破壞組織促進組織自體再生修復。奇美醫院復健部引入的最新機型震波為「聚焦型震波」,其優點在於震波之聚焦點僅僅0點一公分,強度可達到傳統超音波治療之一千倍以上,且深度可以隨探頭轉換而調整。
震波之治療採約診的方式,醫師將於問診及身體檢查後,以超音波定位的方式,確認給予治療之位置與深度,再擬定給予震波之劑量。施打之部位多位於肌腱或韌帶附著點處來增加關節的穩定度,進而減少激痛點或關節軟骨退化的進行。整體之評估與治療時間約在二十至三十分鐘左右。由於震波治療的方式是讓身體組織再生,因此會根據病人的狀況建議每一至兩週施打一次,再配合適當的復健運動及適度的休息,大約四至六次的治療後可獲得改善。
於接受治療後之三天內,應避免接受同部位之深層熱療如短波、超音波之治療。若接受治療之部位有輕微腫脹疼痛之現象為正常,此乃身體進行修復之現象,若不舒服可短暫冰敷來緩解。於治療後,有時局部軟組織之不適感會消失,但此現象非震波之終極目標,這種短暫緩解現象只是身體痛覺感受被暫時壓抑的表現,真正的長久效應仍需二至四週才會出現。
目前治療的對象大都以慢性復健並無法獲得良好的改善效果之病患為主,如:足底筋膜炎、肩關節肌腱鈣化、網球肘、高爾夫球肘、骨折癒合不全、肌筋膜疼痛症候群、關節炎、阿基里斯肌腱炎、足跟痛症候群、膝蓋軟組織疼痛與運動傷害等,多可被使用。
然而,震波治療仍有其限制及禁忌症,起因於局部疼痛之問題往往起因於身體整體性不完整或錯誤的生物力學架構所導因出來的。也因此,搭配復健運動或增生注射療法來完整改善整體架構性的問題,可以增加治療的成功率,以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在禁忌症方面,懷孕婦女、癌症病人、治療部位感染或有傷口也都不建議使用。有心血管疾病且服用抗凝血劑之病人,也應於治療前告知醫師來做劑量之調整。
蘇炯睿醫師強調,每位病人皆有其獨特性與差異性,療效也因人而異,目前屬自費醫療,需徵詢醫師判斷後才可決定此療法適合與否。
上一篇:噴霧罐防治率達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