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內視鏡輔助開顱手術發揮保護腦神經功能的作用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一名三十六歲許先生,早上被家人發現其意識不清,緊急送至奇美醫學中心就醫,至急診時其昏迷指數為八分,右側肢體偏癱,電腦斷層顯示左側背核有一約八十cc大小之血塊,經緊急內視鏡輔助開顱手術,將大部分血塊移除,腦水腫亦明顯改善,該病人於術後一週回復其意識。
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外科醫師洪翊傑指出,該患者經復健治療後,因左側腦部中風,該病人可使用簡單之句子進行溝通;右手無力,但目前可使用拐杖自行行走,目前接受腦中風照護計畫持續復中。
洪翊傑醫師說,出血性腦中風,俗稱「腦溢血」,主要為長期的高血壓所導致,根據台灣腦中風學會所出版的台灣腦中風防治指引,目前三十五歲以上每十萬人口每年約有七十三人,佔所有中風病人的二十二%,但其死亡率則較腦梗塞高出許多,發病一個月內的死亡率約二十六至三十%。
當發生腦出血時,因頭顱為一密閉空間,血塊會壓迫腦組織、造成局部腦缺氧及顱內壓升高,其中最致命的就是顱內壓升高。出血性腦中風之病人初期須於加護病房接受積極之血壓控制及嚴密之意識監控。
當病人懷疑因顱內壓升高而持續有意識狀態惡化(昏迷指數小於九分)可考慮放置顱內壓監測器,以利二十四小時緊密監控顱內壓變化。若腦壓持續升高,即需考慮開顱手術。此外,尚需考慮開顱手術之情形包含小腦出血,大量腦出血合併昏迷指數惡化等情形。
有別於傳統開顱手術,神經外科醫師藉由內視鏡輔助開顱手術時,是採用一個微創手術的概念,能盡量降低手術對腦組織的傷害並同時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出血量。搶救生命也搶救關鍵的腦組織,盡可能保留神經功能,降低日後發生嚴重癱瘓的機會。
洪翊傑醫師表示,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外科發展內視鏡輔助開顱手術,希望能在關鍵時刻發揮保護腦神經功能的作用,待手術穩定之後,病人可配合奇美醫學中心與地區醫院合作的腦中風照護計畫(簡稱PAC),透過積極與高強度的復健可讓病人有機會回復神經功能與重建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