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病變初期無明顯症狀九成六民眾罹病卻無警覺!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台南新樓醫院社區健康中心邱佩鈺衛教師指出,台灣末期腎臟病高發生率與高盛率皆冠於全球!台灣罹患慢性腎臟性疾病的患者推估高達十二%,全國約有二百多萬患者,但知道自己罹患慢性腎臟病的人,只有三點五%,高達九成六的民眾,完全沒有注意到自己腎臟已出了狀況而延誤治療,許多患者都是快洗腎時,才知道自己罹病。
邱佩鈺衛教師說,腎臟病變初期並無明顯症狀,故常被忽略而延遲就醫的黃金時間,所以腎臟病高危險群病人皆應定期接受篩檢,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具腎臟病家族史、老年人(五十五歲以上)、自體免疫疾病(如全身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長期服用腎毒性藥物(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SAID、金里鹽)、惡性腫瘤(多發性骨髓瘤、淋巴癌)、抽菸、代謝症候群等患者。
此外,平時需注意泌尿道系統疾病六大警告徵象:1.水腫(蛋白尿);2.血尿;3.多尿或少尿;4.腰痛(非運動或姿勢相關);5.高血壓;6.解尿疼痛或困難,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腎臟功能的惡化。
慢性腎臟病(CKD)是由於腎臟長期的發炎(例如感染、免疫複合體傷害、炎症反應)、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的影響,或因尿路阻塞遭受破壞,受損超過三個月,導致其結構或功能產生永久性病變致無法恢復正常。
而慢性腎臟病分為五個階段是以腎絲球過濾率(GFR)來當做指標,GFR正常時約為:一00ml/min/一點七三m2,第一期:腎絲球過濾率超過九十毫升/分鐘,腎功能正常但有腎臟實質傷害,例如微量蛋白尿者。第二期:腎絲球過濾率六十至八十九毫升/分鐘,輕度慢性腎功能障礙且有腎臟實質傷害,例如微量蛋白尿者。
第三期:腎絲球過濾率三十至五十九毫升/分鐘,中度慢性腎功能障礙。第四期:腎絲球過濾率十五至二十九毫升/分鐘,重度慢性腎衰竭。第五期:腎絲球過濾率小於十五毫升/分鐘,末期腎臟疾病。
一旦罹患慢性腎臟病應以積極、正向態度面對,日常照護應注意:一、要持續門診治療與追蹤,監測腎功能變化,及時介入適當治療。二、控制血壓在一三0/八十mmHg理想範圍。三、控制血糖在安全範圍,飯前理想血糖應<一三0mg/dl、飯後理想血糖應<一八0mg/dl,糖化血色素≦七%。四、預防高血脂。五、痛風病人應控制尿酸。六、戒菸及不酗酒。七、飲食控制以適量蛋白質攝取,少鹽、少調味料、少加工品為原則,可諮詢營養師設計飲食控制計劃。八、預防泌尿道及呼吸道感染。九、不亂服止痛藥、抗生素或來路不明的藥物。
邱佩鈺衛教師表示,病人對疾病的認知、態度及自我照顧行為對疾病控制相當重要,早期發現疾病時,醫療人員即實施衛教指導計畫,依據病程階段、臨床表徵及病人學習能力給予不同的指導,提升病人腎臟保健延緩腎功能惡化速度、減少併發症發生,因為腎臟病不是絕望的病,是可以預防與治療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是最佳的防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