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小心腸病毒升溫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近來氣溫節節升高,腸病毒疫情也拉警報,根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資料顯示,今年腸病毒重症死亡與去年相較,疫情有升高之趨勢,奇美醫院兒科部詹仁隆醫師請民眾要小心腸病毒。
詹仁隆醫師說,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過去最出名的就是小兒麻痺病毒,目前台灣已無本土性案例,其他還有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及直接稱呼為腸病毒等共六十餘型病毒,其中腸病毒七十一型因為容易造成腸病毒重症而為民眾所熟知。人類是已知的唯一宿主及感染源。
在所有腸病毒中,除了小兒麻痺病毒之外,以腸病毒七十一型最容易引起神經系統的併發症,而嚴重程度各有不同,有的只出現腦膜炎、輕微腦炎、肢體麻痺等非致命性的併發症,有的則會造成死亡病例。
一般而言,感染某一型腸病毒之後,對該種特定病毒之免疫力至少可持續數十年之久,但接觸過未曾感染過的病毒型別,仍有可能感染發病,但因為之前曾感染過其他型腸病毒,所以會有部分免疫保護力,症狀通常會減輕些。
腸病毒的傳染性極強,主要經由糞口或飛沫傳染,也可經由接觸病人的分泌物而受到感染;腸病毒感染的潛伏期平均約三到五天,發病前數天在喉嚨及糞便都有病毒存在,即開始有傳染力,通常以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而病人可持續經由糞便排出病毒,時間可達八到十二週之久,所以如果生病的是一到二歲的小朋友,主要照顧者在處理該病童排泄物時有可能染污其雙手、衣著或周邊環境,而其他小朋友雖然未直接接觸病童也有因此因汙染被到腸病毒,所以對於雙手的清潔、衣著的更換和周邊環境的清理就很重要。
腸病毒可以引發多種疾病,其中大家最關心的是手足口病和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病人,會在手腳與臀部周圍出現紅疹或小水泡,口腔也會有潰瘍。疹性咽峽炎則是在口腔後部出現水泡,然後很快地破裂變成潰瘍;當病童第一天發燒時,由於此時可能還處於病毒血症的時期,嘴巴不見得會有水泡或潰瘍,但若考慮到有明顯接觸史,家長要持續注意個兩三天,常常一兩天後嘴巴內就開始出現明顯水泡和潰瘍了,此時應該就可以確認診斷。
詹仁隆醫師提醒民眾,如果小朋友有腸病毒之後,就需注意有無中樞神經併發症,如嗜睡、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類似驚嚇的全身性肢體抽動)、意識不清等,這些是腸病毒重症的前兆,必須及早診斷及介入治療,才不會有嚴重後遺症。
詹仁隆醫師指出,腸病毒感染目前並沒有特效藥,只能採取支持療法,絕大多數病人會自行痊癒,對於腸病毒重症病人之治療,則需偕同兒童神經科、兒童重症科及兒童心臟科等多科專家共同診治。
詹仁隆醫師強調,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時時正確洗手可有效降低感染的機會,此外,孕婦、新生兒及幼童儘量不要與疑似病人接觸,兒童玩具應經常清洗,幼童之照顧者或接觸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對於常接觸物體表面,如門把、課桌椅、餐桌、嬰兒床柵欄及樓梯扶把等、玩具、遊樂設施、寢具及書本等做重點性消毒。如果家中小朋友若有上述之重症前兆,應立即送至大醫院,以免錯失治療黃金時間。
下一篇:低鹽新食代健康新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