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14 20:26:44coolanews

下肢淋巴水腫不可怕預防勝於治療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目前國內癌症一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其中包括子宮頸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腹膜癌、會陰癌等婦癌,病人若採取根除性手術,術後約有一點二至二十七點三%會造成下肢淋巴水腫,淋巴水腫輕則皮膚凹陷,通常透過抬高下肢就可改善。

  中度淋巴水腫時即會產生不可逆的結締組織變化、皮膚會被拉得緊繃,會發炎有疼痛感,容易破皮甚至出水,肢體也會僵硬難動。若是重度水腫,皮膚會有類橘皮狀組織增生,產生刺痛,甚至會造成不可逆的大象腿,直接影響了日常生活,病人則因身體外觀改變,可能引起沮喪、絕望、悲傷等負面低自尊情緒,進而降低生活品質。

  成大醫院婦產科病房莊淑櫻護理長表示,下肢淋巴水腫是婦科癌症手術後併發症之一,約有三十至六十%婦癌術後婦女發生。有鑒於此,許玉雲老師指導研究生查閱國內外文獻,積極投入以實證發展「婦癌術預防下肢淋巴水腫照護指引」,此照護指引經許耿福醫師、成大復健學系林呈鳳副教授共同合作完成。

  過去病房中下肢淋巴照護方法是護理人員口語間經驗傳承,缺少科學根據,當「婦癌術預防下肢淋巴水腫照護指引」制定完成後,許玉雲老師和病房莊淑櫻護理長利用假日拍攝下肢淋巴照護DVD、進行下肢淋巴水腫在職教育、製作下肢淋巴水腫衛教單張,及護理人員淋巴水腫照護技能考核,真正落實「實證照護」於癌症照護,也改善目前病人執行時常見的「忘了」、「不記得」、「隨便抓抓」的問題。

 卵巢癌林姓女病友說,手術後下肢因為水腫感到不適,在護理師教導下執行徒手淋巴按摩及淋巴結疏通,大腿在操作按摩前後最多可相差二點二公分,對於改善下肢緊繃感非常有效,如此顯著的效果,她也常在門診分享給其他病友。

  成醫臨床護理師,在病人返家後,仍會以電話關心個案下肢皮膚的狀態及執行相關照護是否遇到困難,適時解決居家所面臨的問題,提高病患的遵從性,達到預防重於治療的目的,降低術後下肢淋巴水腫的發生。

  成大醫院指出,一旦有下肢水腫的現象出現,絕對不可以輕忽,即早透過簡單淋巴結疏通及下肢引流手技,來促進身體淋巴循環排水的功能,減緩下肢腫脹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