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07 20:22:17coolanews

老年憂鬱症盛行率高達七至二十一%自殺死亡率逐年增加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隨著台灣人口老年化,老年心智疾患值得也需要被注意,老年憂鬱症盛行率高達七至二十一%,女性比率高於男性,住院、安置機構、罹患中風、心肌梗塞或癌症的年長者更可能高達四成有憂鬱症。

  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醫師高霈馨指出,雖然老年憂鬱症經過治療後能逐漸緩解,然而對疾病的忽略、不了解或是汙名化,導致六成以上的病人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

  憂鬱是一種情感上悲傷、沮喪、快樂不起來的狀態,病人的思考顯得遲鈍而負向、做事無法專注且缺乏動機、胃口及睡眠異於往常、容易疲倦並對疼痛敏感,導致生活上諸多重要功能缺失。與年輕病人比起來,老年憂鬱症病人較少直接提及悲傷的感受,常伴隨失眠、認知功能或記憶力減退,較多非專一性的身體抱怨或無法解釋的身體疼痛,常見過度擔心罹患疾病的想法(慮病),嚴重時甚至出現幻覺或妄想等精神症狀。

  造成老年憂鬱症的因素包括腦部退化、早期生活的影響和近期的負面生活事件。多數年長者在面臨親人或朋友過世、退休後經濟壓力變大、家庭衝突、社會支持減少、疾病的衝擊下,憂鬱便悄然而至,因為症狀不似年輕族群典型,加之擔憂就醫造成子女負荷,往往病人到精神科就醫時,症狀已持續數月之久,症狀也更為嚴重。

  老年憂鬱症與身體疾病或失智症都有密切的相關聯。憂鬱可能是對疾病或失能所產生的情緒,也或者身體疾病或治療的藥物導致了憂鬱的產生。年長者常同時伴隨多種內科疾患,罹患憂鬱症時更會造成病人對疾病引起的不舒服過於敏感,而身體不適的感受更會惡化鬱悶,導致惡性循環。

  老年憂鬱症對失智症的影響更不容小覷,多數的臨床研究都證實,隨著年紀增長,憂鬱影響認知功能的程度越大,後續發生失智的風險越高。而這樣的風險在經過對憂鬱的治療後,往往有可逆的空間。在老年憂鬱議題中最為棘手的便是

自我傷害或是自殺的發生。

  高於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族群自殺死亡率是全年齡層中最高的,合併多種身體疾病、罹癌、受頑固性疼痛所苦、殘障、缺乏家庭或社會支持、個性悲觀或極端、合併藥物或酒精濫用的病人都是自殺的高風險族群。男性自殺死亡風險又高於女性,這往往牽涉到男性多壓抑、欠缺向外求援的動機、採取自殺的手段多較激烈。

  治療是必須而有效的,前提是要有耐心等待藥效發揮。年長者身體代謝率減緩、肝腎功能減退、脂肪分布改變,種種生理因素迫使藥物投與的初始劑量必須降為年輕病人的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間,而調高劑量的時間點也必須延長,藥物增減考量的前提一定是安全因素。

  除了藥物,還是需要探究引發憂鬱的初始原因或近期惡化的事件,適當的給予心理支持,針對疾病和治療做衛教,讓家屬了解如何面對、因應病人的疾病,以及必要時導入社會資源。替手、喘息服務適時的介入,目的在避免照顧者崩潰,引發後續更嚴重的老人虐待或自殺、殺人等社會問題,將能有效減少悲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