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20 20:18:58coolanews

新月型微創人工膝關節手術最快術後一天可下床練習走路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一名九十歲的王老先生,膝關節受損,連拿拐杖走平路都窒礙難行,久了腰部開始痠痛不適,也容易因膝關節疼痛而跌倒,台南市立安南醫院骨科主任黃鐙樂,發現其關節已磨到軟骨都沒了,經施以「新月型微創人工膝關節手術」,不到一週老翁雙腳重獲新生,拋開拐杖,自己行走、上下樓梯都不成問題。

 黃鐙樂主任指出,門診觀察,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的病人主要在五十八至八十五歲間,年過八旬的高齡長者雖多見被退化性關節炎困擾,但因為怕痛、怕後遺症或恢復速度慢長,多半打退堂鼓。

 以往傳統式的人工關節手術,醫師都會建議病人,在手術後必須拿柺杖三個月,積極復健三個月至半年,膝蓋關節的功能才有可能恢復正常。黃鐙樂主任研發「新月型微創人工膝關節手術」,對軟組織、肌肉韌帶傷害較小,手術後復健少,疼痛少,復原快,揮別惱人的膝關節疼痛。

 「老人家總是能拖則拖,往往拖到症狀嚴重,打針吃止痛藥已失靈,才選擇置換人工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使活動力降低,久而久之,肌肉、骨骼都可能萎縮或退化,只能走上換人工關節一途。

 黃鐙樂主任說,大多置換人工膝關節的患者都已第四或五期,但其實退化性關節炎前期可透過其他方式,延緩退化速度,甚至可避免換人工關節的命運,民眾發現關節不適,應盡快就醫。

 置換人工關節,手術開刀雖有後遺症,但據台灣統計,術後感染率不到一%,有症狀的血栓者更少,手術所需的半身麻醉可能帶來風險,但經醫師詳細評估後,高齡老人家也可考慮置換人工膝關節。

 黃鐙樂主任指出,他研發「新月型微創人工膝關節手術」,手術時間短、傷口小、對軟組織肌肉韌帶的破壞小,及術後恢復快,病人一般都是手術後二十四小時內可以下床練習走路,肌肉力量較好的病人二十四小時內就可以放拐仗走路,手術後二至三天可以出院。

  黃鐙樂主任說,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因平時活動力減少,更要加強肌肉運動,患者每天可花半小時游泳,或一天三次、一次十五分鐘的抬腿運動,這些「無負重運動」可加強腿部肌肉骨骼靈活度,避免因因不動而快速退化。

  此外,黃鐙樂主任強調,部分退化性關節炎病人,會將其症狀和骨質疏鬆症劃上等號,於診間詢問是否吃鈣片補鈣就有效,但其實這二種病症的成因,與後續治療方式完全風馬牛不相及,千萬不可搞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