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惱人請勿輕忽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一名七十二歲吳先生,有糖尿病病史,自述左側耳鳴已五個月,左側聽力也漸漸下降,純音聽力檢查顯示左側平均聽閾高達八十六分貝,左側言語辨識度明顯降低,腦幹聽性反應檢查異常,經安排腦部核磁共振造影,發現左側小腦橋腦角有一約
郭綜合醫院耳鼻喉科陳均豪主任指出,耳鳴是一種症狀,而非疾病。《外科證治全書》說「耳鳴者,耳中有聲,或若蟬鳴,或若鐘鳴,或若火熇熇然,或若流水聲,或若簸米聲,或睡著如打戰鼓,如風入耳。」
耳鳴對許多人而言,是揮之不去的夢靨。耳鳴之拉丁文即為「鈴響」之意。耳鳴的定義是指在沒有外來聲音的刺激下,卻還能感受到聲音。根據研究,耳鳴患者約佔耳科門診病患的百分之十,僅次於聽力障礙的患者,而這些耳鳴患者中約有百分之五的病患,會因為嚴重的耳鳴而影響日常生活。
陳均豪主任再舉案例說,一名三十六歲李小姐,無特殊病史。自述右耳持續聽到蟬鳴聲已三天,伴隨右側聽力下降,在排除外耳及中耳的病灶後,純音聽力檢查顯示右側平均聽閾高達九十二點五分貝(正常值應小於二十五分貝),診斷為右側突發性耳聾,予以藥物治療,病患在三週後聽力已恢復正常,亦不再受耳鳴困擾。另位六十五歲林先生,無特殊病史,雙側耳鳴超過十年,在排除外耳及中耳病灶後,純音聽力檢查顯示為左右側對稱之高音漸傾型聽力喪失。綜合以上臨床檢查,診斷為老年性聽力損失,予以配戴合適助聽器之後,聽力及耳鳴皆顯著改善。
目前學者對於耳鳴分成自覺性耳鳴及他覺性耳鳴兩大類。自覺性耳鳴只有患者本身才聽得到,別人無法聽到。而他覺性耳鳴可用儀器或耳朵,聽到患者所抱怨的耳鳴。人類對於耳鳴的機轉,目前仍未完全了解。目前研究認為,耳鳴的產生是大腦處理聲音訊號不協調的結果。人類的聽覺傳導系統,聲音由外耳、中耳傳至內耳後,接續傳至腦幹、丘腦,最後傳到大腦皮質。在如此複雜的路徑中,若任何地方異常,就可能產生耳鳴。耳鳴和腦部的網狀結構及邊緣系統也有相當密切的關係,如壓力、失眠、作息異常等因子,也可能使網狀結構及邊緣系統處於緊張狀態,而造成耳鳴的惡性循環。
陳均豪主任指出,耳鳴的成因相當複雜,醫師必須詳細地詢問病史、理學檢查及配合儀器檢查,找出可能病因,方能給予最適當的治療。目前耳鳴的治療方式相當多元,包括治療耳部疾患、耳鳴衛教、改善生活型態、藥物治療、音響治療、配戴合適的助聽器及使用耳鳴的遮蔽器等。
陳均豪主任強調,耳鳴確實相當惱人,但它不是疾病,而是一種健康訊號,提醒我們聽覺系統可能出現問題。所以民眾若有耳鳴的困擾,應及早尋求專科醫師的評估、診斷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