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7 21:07:00coolanews
節律性化療臨床證實可避免傳統化療後復發更加惡性的問題
黃健泰醫師舉案例說明指出,一名五十九歲女子,於七年前罹患右側乳房乳癌,但因為害怕治療所帶來的副作用未接受正規治療,直到二年多後發現腫瘤持續變大併有蕈狀潰爛傷口,為第四期,患者她接受四個月傳統化療加標靶藥物後腫瘤明顯縮小,且沒有重大的副作用。
但在之後持續二個月治療後,腫瘤反而再變大,病人再次遲疑並停止治療,經過三個月討價還價式的討論與勸說,她接受口服抗癌藥物。經過三個月治療腫瘤明顯縮小,達到部分緩解,病患持續使用口服抗癌藥物至今,且之後影像追蹤檢查雖然病灶沒有持續縮小,但也沒有變大的跡象。
黃健泰醫師說,根據一00年癌症登記資料庫顯示,若未在確診後三個月內接受正規治療,一年之內死亡率高達五十五%,是及時就醫死亡率十八%的三倍。
口服抗癌藥物儘管早已被使用在癌症的治療,但因有不可預測的口服後生物利用率,靜脈注射方式被列為首選。最近幾年已經有了改變,一些細胞毒性藥物,例如截瘤達、溫諾平、癌康定等已可作為口服劑,口服給藥是受到一般廣大病人的喜愛,方便且副作用小又可減少住院費用。治療像結腸癌、乳腺癌、胃癌、卵巢癌或肺癌等,也可達到緩解腫瘤的效果。
通常傳統的化療方案是以重複施用「最大耐受劑量」的藥物,以達到緩解,但通常隨後復發的腫瘤更加惡性的發展。為了避免因傳統化療方案的問題,發展出藥品使用的新模式稱為「節律性化療」。
節律性化療最早是以低劑量口服抗癌藥物治療癌症的一種形式(老藥新用)。這種方式的化療與傳統化療不同,低劑量的藥物毒性小,對健康細胞的傷害較低,身體可以盡快再接受下一次治療。而頻繁、低劑量化療可以殺死腫瘤的血管內皮細胞,當內皮細胞被殺死,腫瘤的血液供應被中斷,沒有血液供應,腫瘤無法生長(抗血管生成)。
節律性化療也影響到病人抗腫瘤的免疫系統的調整,加強調節性T細胞的調控,進而調整反應T細胞的失衡(免疫調節)。多項臨床研究成果也證實「節律性化療」的效果。
黃健泰醫師說,近來生物科技進步,新的化療藥物和生物製劑如標靶藥物治療及藥物血管生成抑制劑等的發明更增加治療的效果,目前有數項合併使用節律性化療、標靶治療及血管生成抑制劑的臨床試驗在進行中。
節律性化療因有著對病人身體負擔較低和低個人成本的優點,又在繼續的給藥治療後可達到緩解腫瘤的效果,支持了節律性化療作為轉移性的乳腺癌病人另外一個的治療方式。
但節律性化療目前缺乏優良臨床試驗,使得節律性化療即使有它的好處,可能不適合每一個人,它目前可能只有對某些病人在某些情況下作為姑息性治療,然而治療與否,治療方式的選擇,應由病患與醫師共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