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6 22:41:25coolanews
不可忽視的頭部外傷後遺症慢性硬腦膜下血腫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一名八十五歲女性,疑因頭部不慎遭碰撞,但無無明顯的外傷,但因頭痛、頭昏已有一週,而且全身無力的感覺愈來愈厲害,經家屬送到醫院,電腦斷層顯示兩側慢性硬腦膜下血腫,經過兩側開顱鑽洞手術,清除硬腦膜下的血腫,症狀在當天就改善,三天後症狀消失。
郭綜合醫院神經外科張啟文主任,硬腦膜下血腫有分急 慢性,人體大腦外面,由內而外有蜘蛛網膜、硬腦膜及頭骨保護大腦。蜘蛛網膜上有大小不一的靜脈。嚴重頭部外傷,如高速車禍或墜樓,常造成大的靜脈斷裂,形成大量的硬腦膜下血腫(常是血塊),叫急性硬硬腦膜下血腫,此情況常發生腦挫傷或水腫,很快就導致意識不清或昏迷,即使開顱手術,預後也很不好。若是輕微的頭部外傷,小靜脈斷裂或僅有裂縫,不會立刻有症狀產生,但可能逐漸滲血。通常累積約三週以上,對腦造成壓迫後才產生症狀,這叫慢性硬腦膜下血腫,常是深褐色血水。因累積血水而慢慢產生症狀,所以易被忽視。
張啟文主任說,慢性硬腦膜下血腫的發生率,大約每年每十萬人中有五到六例,好發於五十歲以上。如七十歲以上的人口,年發生率可達每年每十萬人約五十八例之多。約有四分之一患者自覺無頭部外傷,可能是忽略或不記得小傷。約有二分之一以上的患者有明顯的頭部外傷史。
慢性硬腦膜下血腫的高危險群包括:(一)年紀大,因大腦萎縮,大腦和硬腦膜距離變大,血管易被拉扯且有較大的空間可容納較多慢性硬腦膜下血腫。(二)酗酒:酗酒者常在不清楚情況下重複頭部外傷。(三)癲癇:發作時,易意識不清而造成頭部外傷。(四)尿毒症:貧血且有易出血傾向。(五)凝血機能異常或服用抗凝血劑者。
慢性硬腦膜下血腫是慢慢累積來的,所以症狀千變萬化,不易診斷。常見的症狀有頭痛、意識不清、判斷力變差、嘔吐、肢體無力、視力變差、癲癇。有時症狀非常輕微,家屬以為是年紀大、身體虛弱或功能退化,而沒有到醫院就醫。症狀會愈來愈嚴重,甚至昏迷而喪失了治癒的機會。
慢性硬腦膜下血腫的診斷,以頭部電腦斷層掃描最為迅速準確。慢性硬腦膜下血腫在電腦斷層掃描下顯示的是和大腦同密度或比大腦密度還低,也就是和大腦的顏色深淺一樣或比大腦黑。
慢性硬腦膜下血腫的治療,分為內科療法及外科療法。(一)內科療法:血腫體積小而症狀輕微時可採用內科療法,包括臥床休息、降腦壓藥物(丙三醇、甘露醇等)或類固醇的使用。但一半以上症狀無法改善而必需採用外科療法。(二)外科療法:顱骨鑽洞引流術,即顱骨鑽洞,清除硬腦膜下血水,並置放引流管。預後和手術前的病人狀態有密切關係,包括昏迷指數、年紀、心肺功能以及肝腎功能。手術後會殘留血腫,但通常症狀已明顯改善,不需另外處理,可等待其逐漸吸收。百分之八十的病人可以回到原來的生活及工作。
張啟文主任主任建議,慢性硬腦膜下血腫治療後結果良好,所以應儘早診斷並加以治療,年紀大、酗酒,凝血機能異常或服用抗凝血劑者,為慢性硬腦膜下血腫的高危險群,應儘量避免頭部外傷,如有頭痛,手腳無力或智能退步,應儘速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