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16 21:33:16coolanews
直腸癌的術前放射線治療有機會跟永久性人工肛門說掰掰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一名四十歲陳先生,因大便有血、排便習慣改變至成大醫院求診,肛門指診摸到直腸有一腫塊,約距離肛門口四至五公分處,屬於較低位之腫瘤,經由切片證實為腺癌,經術前同步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病人反應良好且治療中無明顯副作用,開刀不僅順利保留肛門拓約肌,腫瘤也獲得良好控制,病理分期也降至第0期。
成大醫院放射腫瘤部醫師賴俞璇指出,直腸癌是台灣地區重要的癌症之一,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民國一0一年台灣地區主要的癌症死因,結腸直腸癌高居第三名,僅次於肺癌及肝癌,因此其治療方式與治療成效也備受矚目。
直腸癌的治療是一種全方位的治療,以外科手術切除為主,輔以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近年來,不管是在手術方式、化療藥物或標靶藥物、以及放射線治療方面,都有明顯的進步,各種治療該如何搭配使用的先後順序與時機,也一直不斷地在被研究與改進中。
以往,對於腫瘤位置較低的直腸癌病人而言,多半是建議直接施行腹部會陰切除術,將肛門全部切除並留置永久性的人工肛門,之後再依據病理報告來決定後續是否需要接受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但永久性人工肛門的作法,對於病人心理上及生活品質來說,可能會造成強大的衝擊,甚至會影響病人接受治療的意願,因而延誤就醫時機。
目前的治療準則是轉向先給予術前同步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讓腫瘤縮小後再接受手術切除,手術後再依據病理期別視情況給予後續治療,讓病患能有機會保留肛門括約肌,以提升生活品質。文獻顯示,術前放射線治療不只能讓病人有機會保留肛門,更能降低局部復發的機率,並有機會提升存活率。
術前放射線治療之好處在於,未經手術切除的腫瘤及周邊組織,其血流充沛且含氧量較高,因此對放射線治療的反應較好;減少腫瘤體積可增加手術完全切除及保留肛門的機會;術前被照射過的腸道在手術中被切除,因此吻合處的腸道是未被照射之健康腸道,日後發生吻合處狹窄的機率於是降低;此外,病人順從度也相對較高。
賴俞璇醫師說,一九九八年至二00九年,在成大醫院放射腫瘤部接受術前放射線治療後再進行手術切除的直腸癌病人共有二二九名,追蹤結果發現,其五年的整體存活率將近八成,局部控制率也將近九成。此外,高達八成以上的病人在開刀後能有效保留肛門拓約肌,免除做永久性人工肛門的需要。
賴俞璇醫師指出,在放射治療的副作用方面,近年來由於先進儀器的引進及照射技術改良,如多重照野技術、三度空間順形治療技術、強度調控放射線治療技術等,搭配成醫既有之影像導引治療系統(IGRT),能精確投射高能放射線至腫瘤,並使腫瘤週邊正常組織傷害降到最低。由於準確度大幅提升,使得以往常見的副作用包括腹瀉、血便等情形幾乎消失,而且局部的控制率更好。
賴俞璇醫師強調,透過先放射治療再進行手術的方式,對直腸癌病患而言,不僅治療效果好、副作用少,更能有效擺脫永久性人工肛門的夢靨,兼顧了治療成效與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