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23 22:29:06coolanews

排便有血別以為是痔瘡!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一名四十八歲的王姓男子,腹瀉及血便的情形已經有一年多,但他認為是痔瘡並覺得自己正當壯年,故不以為意,等到體重越來越輕及開始出現疲累、胃口變差的情形後才來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就醫,經大腸鏡檢查結果,在升結腸處發現一顆腫瘤,診斷是第三期大腸癌,經手術切除並接受化療,目前追蹤治療中。
  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李艷林指出,她檢查王姓患者有貧血的狀況,雖然患者沒有大腸癌家族史,但由於平日有抽菸習慣,愛吃肉又不運動,故建議病人做大腸鏡檢查,結果在升結腸處發現一顆腫瘤,切片後證實為惡性,診斷是第三期大腸癌,病患震驚之餘接受手術切除,他改變了愛吃肉不愛運動的壞習慣,也戒掉了菸酒,目前正在接受化療,沒有明顯的噁心嘔吐等副作用。
 李艷林醫師表示,根據國健局的統計,台灣癌症新發生個案最多的就是大腸直腸癌,此外大腸直腸癌也是癌症死因的第三位,平均每天就有三十人被診斷為大腸癌,有十三人因大腸癌死亡,而其平均發生年齡是六十八歲;此外,隨著國人飲食西化、攝取過多紅肉及缺乏運動下,大腸直腸癌的發生有年輕化趨勢。
  事實上大腸直腸癌相對於其它癌症,預後相當好,國健局自民國九十九年一月起提供五十至六十九歲的民眾,每二年一次免費的大腸癌篩檢,即所謂的糞便潛血檢查,對檢查結果為陽性的病患需做進一步檢查如大腸鏡,若發現有大腸息肉,可先行切除以避免日後惡化成大腸癌;若發現為早期的大腸直腸癌,也可以手術切除腫瘤,並視情形於術前或術後行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即使為第四期的腫瘤,也可接受化學治療並搭配標靶藥物,改善生活品質和提高存活率。
 李艷林醫師提醒民眾,早期大腸癌沒有任何異常狀況,若等到出現大便有血、排便習慣改變、腹痛、裏急後重(想要排便卻又解不出來)、體重減輕等情形,往往已經是大腸癌第三、四期。大腸直腸癌的危險因子包括年齡超過五十歲、曾有大腸直腸癌病史或有大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及克隆氏疾病、有大腸癌家族史、有家族性瘜肉症、高脂肪飲食、體重過重、少運動、抽煙等。
 李艷林醫師呼籲民眾要對抗大腸直腸癌,早期發現及早期治療可得到相當不錯的治療效果,民眾平日飲食應多吃蔬菜水果,減少動物性脂肪及燒烤食物類的攝取,戒煙戒酒多運動,並利用政府提供的每二年一次免費的糞便潛血檢查,為自己的健康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