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8 19:40:50coolanews

漫談藥物過敏的傷害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藥物過敏」,顧名思義,即是吃了、抹了或打了藥物之後所引起的「過份敏感」現象,而此反應的發生通常為體內的免疫系統對某特殊藥物所產生的防禦或攻擊反應,且症狀多出現於局部,輕者如紅腫、搔癢、發疹,嚴重者如:呼吸困難、血壓降低、心跳減緩、脫皮、眼、口、鼻黏膜充血或腎臟損害等等,民眾應注意。
  藥物的不良反應的定義是,當原本為了預防或治療疾病,經由適當的途徑接受了標準劑量的藥物,身體卻對這一藥物所產生的任何有害的或非預期內的一種生理反應,藥物不良反應其中包括了:藥物過量、藥物副作用、藥物之間的交互作用、藥物耐受不良,或藥物過敏反應....等等。
  人體內的免疫系統是身體裡天生的防衛網,然而在身體對抗異己的過程裡,有可能某些異於平常的症狀出現,或輕或重且因人而異,這就是所謂的過敏症狀。一 般的藥物,某些人只對特定藥物過敏,所以治療時可使用其它不同結構但相似效果的藥物取代之,但有些人卻對多種藥物產生「交叉過敏」,過敏藥物第一次投予並不會產生過敏的反應,必須要投予過一次之後,間隔一段時間,再接觸同樣的藥物,才會產生過敏。
  由於遺傳、性別、年齡、藥史、患病的不同,服藥之後發生過敏的機會或嚴重情況亦因此有所不同,但目前並無明確的因子可決定過敏的發生。任何藥物都有引起過敏 的可能性,有幾類藥物是較常出現的,像抗生素、胰島素、放射線顯影劑、麻醉劑、阿司匹林、非固醇類抗炎劑、維他命、食品添加物和鴉片類藥品。又以抗生素中 的青黴素類和頭孢子素類最常引起過敏反應,症狀也最嚴重。
  此外,有些服藥之後的反應,也會造成身體的不適感,稱做藥物不耐症,但並不能歸類為藥物的過敏,患者會有一種或多種胃腸方面的不適,例如噁心、嘔吐、下痢、腸絞、腹痛、頭昏等,另外,藥效本身也會引起一些生理反應,常令人誤以為是過敏。對於不同藥物過敏,有不同的預防和處理的方法,例如,過敏藥物診斷或 敏感性測試,替代藥物的使用,或對不能替代的藥物採去敏感的方法,配合針對不同的過敏症狀,進行藥理或生理方面的處理。
  藥物過敏,雖然常因許多的因素干擾而造成確定的困難,但若是能在萬一過敏發生時多加注意其症狀並提供正確的描述,更能加強過敏藥史的確立,在往後每次看病時,應將過敏的藥物名稱寫下來,隨身攜帶在身上,可主動提供醫護人員做為參考或提醒醫師或藥師,這樣更能確保個人用藥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