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是有情人.琦君捐贈展》
【記者林孟翰/南市報導】國立台灣文學館
琦君本名潘希珍,一九一七年出生浙江永嘉,後遷居杭州,畢業於杭州之江大學中文系,一九四九年來台,在司法界任職二十年,退休後任教於中央大學、文化大學中文系。一九八三年隨丈夫李唐基僑居美國,二00四年回台灣定居淡水,二00六年逝於台北。
琦君自一九五四年自費出版第一本作品《琴心》開始,便在小說與散文創作中大放異彩,作品風格溫柔敦厚,平實易讀,多篇文章選編至國內外教科書,傳頌里巷,她於七十二歲時發表的作品〈橘子紅了〉,曾改編為電視劇,膾炙人口。
台文館館長李瑞騰曾談及琦君的文學成就,稱其「文字漂亮,景致與情緒混然天成」,並說琦君作品從人與情出發,並擴大到對土地的熱愛,也有對台灣社會、生活環境的描繪,值得深入研究。琦君作品備受推崇,夏志清曾讚譽琦君:「第一流的散文家,一定有超人的記憶力,把過去的真情實景記得清清楚楚。」
本展以「永是有情人」為題,除了《永是有情人》一書為其自陳真實身世的著作,有其重要轉折意義外,琦君重「情」,這樣的心態多少透露在她的書名中,不只是懷舊之情,琦君旅美、居台,每到一處,都與當地友人保持深摯淳厚的情感,並化為詩文與信札,字裡行間可見其真性情。
為替作家文物覓得妥善的保存機構,琦君兒子李一楠、媳婦陳麗娜自二0一0年起與國立台灣文學館聯繫,洽談捐贈事宜,內容包括一四00餘本藏書、一六00餘封信札、七000張相片以及資歷證件正本等,為今年入館文物數量最多者,歷經多時終於完成徵集程序並舉行捐贈展。除入館文物外,琦君結婚證書、常穿衣物及贈媳的髮簪、剪斷的金戒指亦一併展出,呈現琦君以一女性之姿而成散文巨擘的風采。
上一篇:田邊藥局第十八年捐血公益活動
下一篇:「九九重陽、福氣久久」感恩洗腳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