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22 21:28:30coolanews

近視族視網膜剝離高危險群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視網膜剝離」原因,除一部分是眼睛老化,也有部分是眼睛過度使用,除了老年人口外,近視族是台灣視網膜剝離風險最高的危險族群,不得不慎。
  財團法人全民健康基金會諮詢專家眼科醫師楊長豪指出,視網膜剝離分成三種類型:裂孔性視網膜剝離、牽引性視網膜剝離、滲出型視網膜剝離,以裂孔性視網膜剝離最常見。
「近視族」是公認視網膜剝離最大的危險因子,近視是因為眼軸變長,造成視網膜周邊退化,有格子狀變性及萎縮型裂孔,即是「裂孔性視網膜剝離」的一種。另外,第二種的「牽引性的視網膜剝離」,其最常見原因是糖尿病,因為糖尿病患者因為血管病變,造成視網膜缺氧,人體的生理機制自動釋放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簡稱VEGF),在視網膜表面的玻璃體上出現不正常的血管增生組織,不正常的新生血管很脆弱,容易造成出血而產生。而第三種的「滲出型視網膜剝離」,則是眼睛出現腫瘤或發炎,血管中的水分滲漏到視網膜內引起視網膜剝離,最常見是葡萄膜炎。
  台灣視網膜剝離發生率,每年每十萬人約有十至十五人,一年約有二、三千人,而且跟國外不同的是,台灣有兩個高峰期,國外高峰期約在五、六十歲,但台灣因為近視族很多,視網膜剝離也常發生在二、三十歲的青壯人口,尤其這個族群正是事業發展的黃金期,如果視力受損,對於學業、事業與家庭卻有很大的影響。
  視網膜剝離發生時要把握治療的黃金七天期,有些病人在發生之初時,沒有意識到是視網膜剝離,覺得視線看不清楚,反而去配眼鏡,而耽誤了治療時機。視網膜剝離時症狀有那些呢?有閃光、黑點大量增加、視野缺陷症狀請及早就醫。
  有些病人會看到閃光,這是因為玻璃體對視網膜有不正常的拉扯;也可能是黑點突然大量增加,這是玻璃體在視網膜拉出破洞,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被釋放出來,也可能是玻璃體的拉扯,撕裂一條視網膜血管引起出血,血球進入玻璃體所致;有些人則是覺得視野缺損,像是被舞台的布幔蓋住,這是因為液化的玻璃體經由視網膜上的裂孔,流到視網膜下方,引起視網膜剝離,剝離的範圍逐漸擴大,產生視野缺損;若影響到黃斑部,看東西會扭曲變形,視力也會急轉直下。
  近視、視網膜有格子狀變化、開過白內障、有視網膜剝離家族史及曾發生過視網膜剝離病人是視網膜剝離的高危險群,應該每年定期檢查,接受散瞳做眼底檢查,若有裂孔可及早接受雷射或冷凍手術治療。 
  目前視網膜手術進行,手術成功機會在七十至九十%,第二次手術成功率可達九十%,但有一部分病人會有併發症,如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這時還要施以複雜手術,將玻璃體切除,注入可膨脹的氣體或矽油,才能讓視網膜復合,至於視力是否能夠回復,要看黃斑部是否被波及而定,因為感光細胞都聚集在此,手術後需要幾週復原期,不可騎機車及從事劇烈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