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8 22:37:09coolanews

定期篩檢〝腸〞保健康無遺憾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屏風表演班藝術總監李國修先生,不幸於日前因大腸癌病逝,李國修在九十九年間發現罹患第三期大腸癌,經開刀治療後,持續追蹤健康狀況,積極改變日常生活作息,不熬夜、改變飲食習慣、規律運動並定期追蹤,最後仍不敵病魔,在壯年就畫下人生休止符令人扼脕,台南市衛生局指出,由這個案例更突顯定期癌症篩檢的重要性。
 依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一0一年共有一0三萬人接受糞便潛血檢查,有二萬五千人幸運找出瘜肉、癌細胞,並早期治療因此救回一命。大腸癌已連續五年高居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雖然如此,但它卻是少數可以透過篩檢早期發現及預後良好的癌症之一。
  多數的人誤認大腸癌篩檢需透過大腸鏡檢查,又因害怕大腸鏡檢查造成的不適,以致接受度低。其實隨著醫療進步,大腸癌篩檢工具已愈來愈準確方便,只要將衛生所或醫療院所提供的採便管拿回家,自己採集一點點的糞便後,再將採便管送回檢驗即可。
  當糞便潛血檢查異常時,就需要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確診,一般人可能因害怕疼痛不敢做,可與醫師討論選擇無痛性大腸鏡檢查來確診。大腸鏡檢查是使用一支軟管型內視鏡從肛門深入大腸做檢查,由專業有經驗的醫師操作,大腸鏡檢查優點,如果發現腫瘤或瘜肉,可以及時將它切除或切片檢查,且經統計透過大腸鏡檢查確診,可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二至三成。所以千萬不要輕忽糞便檢查異常的確診。   大腸癌初期並無症狀,等到有症狀時檢查都已是末期,加上許多末期病患在治療上並不積極,因此失去與家人相處及生存機會。有鑑於大腸癌對民眾的危害,國健署一直大力推動定期篩檢的政策,針對高危險群五十至六十九歲的民眾提供每二年一次的免費糞便潛血檢查。
  由於大腸癌好發長者族群,為此從國民健康署自今年六月一日起,更放寬篩檢對象,由原本的五十至六十九歲擴大至五十至未滿七十五歲民眾。台南市衛生局特別呼籲符合篩檢年齡的台南市民,若在二年內未檢查或從未檢查者,請持健保卡,就近至衛生所或轄區醫療院所接受檢查,早期接受篩檢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捍衛自身健康,才不會令人遺憾的事件一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