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26 17:12:14coolanews

關懷青少年從用心傾聽開始!

〔記者林東良南市報導〕一名高二女學生,在家為了上網時間不公平與弟弟爭吵,父親斥責她是姐姐應該要讓年幼的弟弟,少女一氣之下又順手拿了小刀割傷了自己的手腕,嚇壞了在場家人,雖然就醫後傷口已縫合,但少女對於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多次以割腕自傷來表達不滿,已讓手腕功能受損,也讓身邊的人越來越不知道如何和她相處。 
 台南市衛生局統計發現,台南市十五至二十四歲青少年族群佔自殺人口比率,由九十八年度的四點四%,降低至一0一年度為三點八%,雖然比率下降,但仍需家庭、校園及社會持續共同努力。
 另外,分析青少年自殺原因最多應為兩性間感情因素,其次為家人間情感因素,再其次為有憂鬱傾向或憂鬱症。青少年自殺往往是父母親心中的痛,因為不了解,可能出現罪惡感或憤怒的情緒。 許多人認為自殺的人可能是要引起別人的注意,尤其是青少年,為此常常忽略探尋他們傷害自己的真正原因。關於青少年自傷行為,國外專家指出幾點迷思,例如:為了要得到注意才做、自傷來至同儕壓力、忍受身體上的疼痛比情緒上的痛苦容易,及自傷是沒有決心的自殺行為等等。 衛生局在自殺防治工作中發現,每一位自殺或自傷的人,都值得被好好的傾聽、了解傷害自己甚至想結束自己生命的困境與原因,而非太快做歸因。
 孩子們自傷(自殺)不一定就是只為了引起注意,就像案例中的少女,在關懷訪視員耐心的詢問後,才吐露「最氣的是總被要求得讓弟弟,過去為此跟父母吵鬧過,但都沒有用,還有學校同學都覺得她很怪..」。少女過去傷害自己會換來家長短暫的安撫,家長直到這次才驚覺要了解少女到底怎麼了,也才開始了解女兒的想法與感受,同時也發現女兒在同學間也遇到了許多挫折,但不知該怎麼辦。 
 家庭及校園是青少年自殺防治重要的防護網,父母或主要照顧者需調整看待家中青少年孩子的方式,因為他們不再是我們熟悉的兒童期孩子,正在適應快速身、心狀態的改變和社會對他們的期待。父母可以試著主動接受親職教育開始,藉由自我充實親職教育與閱讀有助於青少年時期親子關係的書刊,從知己知彼、了解諒解開始,建立親子間溝通方式及問題解決能力。
 傾聽與關心生活困難,接納不太認同但無傷大雅的想法,做孩子們的軍師而非命令者,從旁協助渡過各種困境,良好的親子關係,也有助於覺察潛在的危險性,讓青少年覺得有人可以幫助自己,自己並不孤單與無助。 倘若孩子有情緒障礙或出現自傷、自殺行為,應陪伴孩子至兒童青少年身心科尋求專業協助,另外台南市衛生局亦提供免費心理諮商服務,上班時間預約專線(06)3352982或6377232,提供親子及家庭問題諮詢、諮商服務。呼籲父母親或主要照顧者照顧孩子的同時也要照顧自己的身體與心情,避免負面情緒的累積而出現情緒障礙,共同努力建立良性互動的親子關係及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