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26 17:04:54coolanews
幽門桿菌感染是消化性潰瘍和胃癌等致病因子
〔記者林東良南市報導〕醫學研究證實幽門螺旋桿菌與胃發炎有相關,後來研究顯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除了與胃炎有關外,同時也是消化性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和胃癌的致病因子,奇美醫院內科醫師郭妍伶提醒民眾,如果有上消化道之疾患需要做胃鏡檢查,確定有消化性潰瘍時,都要一併檢查有無幽門桿菌感染。
郭妍伶醫師說,幽門桿菌感染途徑為經口傳染,經口傳染可能之來源為接觸到人之胃逆流物或接觸到經糞便污染之食物或水。甚至可能經由口腔與口腔接觸而傳染,與個人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環境也有很大關連。
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資料顯示台灣地區幽門桿菌感染率為五十四點四%,也就是二人就可能有一人有幽門桿菌感染,而且感染率會隨著年齡上升而增加。
早期研究顯示幽門桿菌與十二指腸潰瘍的相關性最高,為八十至九十五%,但近五年內研究發現幽門桿菌與十二指腸潰瘍的相關性下降至七十七%,主要可能為服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所導致的消化性潰瘍病人增加。
另外,長期服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同時合併有幽門桿菌所致潰瘍出血機率,比沒有服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或沒有幽門桿菌感染之潰瘍增加六十一倍。其他報告顯示幽門桿菌與胃潰瘍相關性為六十五至九十五%,與消化不良相關性為二十至六十%,與胃癌相關性為三十至四十%,而無症狀病人為二十至四十五%。
幽門桿菌檢測分為侵入性檢查與非侵入性檢查,侵入性檢查為做胃鏡時直接取胃組織化驗有無幽門桿菌或者做病理組織學鏡檢或細菌培養。非侵入性檢查有碳十三呼氣測驗、糞便抗原檢查或抽血檢查。
目前幽門桿菌除菌治療第一線藥物為質子幫浦阻斷劑,加上兩種抗生素的三合療法治療七至十四天,治癒率近八十%。副作用可能會出現腸胃不適或者口腔有金屬味覺。結束幽門桿菌除菌治療後的四至六週後,應追蹤確定是否已經根除。一般會建議抗生素停用至少四週後,和質子幫浦阻斷劑停用至少二週後再做幽門桿菌檢查避免有偽陰性發生。
根據美國腸胃科醫學會建議,並不是所有人都應檢測有無幽門桿菌感染,受檢人如果檢查結果為陽性,即應計畫治療。有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消化性潰瘍或有消化性潰瘍的過去病史者、年齡小於五十五歲有上消化道不適,但無一些應警覺的症狀如吞嚥疼痛或吞嚥困難、易有飽足感、無原因之體重減輕、出血、貧血、反覆嘔吐、有腸胃道腫瘤家族病史或個人之前有胃食道腫瘤的病史,可以檢測並治療。
郭妍伶醫師說,目前並不建議所有幽門桿菌檢查呈現陽性之健康並且無消化道不適的民眾,都要做幽門桿菌根除治療。畢竟不是所有幽門桿菌感染都會致病,只有少數幽門桿菌感染會致癌,而且全球的幽門桿菌感染盛行率都差不多,但胃癌的發生率有地區性的不同。
郭妍伶醫師認為,幽門桿菌感染後的致病機轉相當複雜,與基因環境和細菌本身都有相關,可解釋幽門桿菌感染後所導致的不同狀況,所以應該由醫師判斷哪些人需要檢測幽門桿菌感染和治療。如果有上消化道之疾患需要做胃鏡檢查,確定有消化性潰瘍時,都要一併檢查有無幽門桿菌感染。
下一篇:都治計畫共同消除结核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