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08 20:53:00coolanews
考季將至考前焦慮倍增輔助治療幫助青少年克服焦慮
胡慧芳主任說,一名國三學生日前至門診就醫,表示國中基測報名在即,心情煩躁、無法定下心來,總覺得胸悶、坐立不安、失眠的情形。
詢問後發現,這名學生自我和家人的期許都很高,平日十分認真讀書,但反而在考試時,容易緊張失常,無法發揮應有實力,同時合併有拉肚子、心悸、胸悶、頭痛等症狀,以致於記憶力減退、不容易專心、讀書效率不佳,晚上雖然疲倦,又難以入眠。
患者曾因頻頻腹瀉至腸胃科求診,醫師診斷為壓力引起的「腸躁症」,服用藥物後,腹瀉、心悸和胸悶已改善,但白天卻昏昏欲睡,為了讀書最後只好放棄服藥。
胡慧芳主任表示,這名國中生是典型青少年焦慮症的患者,患者常常合併有憂鬱與焦慮的症狀。個人體質因素與課業問題、同儕互動、以及經濟與家庭因素等環境壓力,都是造成焦慮症的病因,它的症狀除焦慮緊張外,也會合併自律神經失調,包括頭痛頭暈、心悸胸悶、腸胃失調、手腳發麻等若無適當治療,除導致考試表現失常外,症狀也會持續到成年期。
胡慧芳主任說在,治療方面,可以同步採用放鬆訓練,心理認知治療與藥物治療。在家庭方面,父母的期待與子女情緒困擾有密切關係,家長期待過高,會令孩子過度焦慮,對學習產生負面影響;但過低的期望,孩子也會缺乏學習動機,如何給予子女適當的期待和支持,為人父母需要智慧。
胡慧芳主任說,曾有一位求助醫師的國中生,她詢診發現,這名學生從星期一至期五,除正常上課外,家長還幫孩子晚上排滿補習,時間滿到要來門診,除要掛夜間門診外,還要醫師安排在兩學科補習間的交通往返空檔就醫,這樣的學習方式,到底是學生需要的?還是家長需要的?值得商榷。
胡慧芳主任呼籲家長,孩子一、二次不佳的表現,並不會影響孩子一生的表現,多給孩子肯定、包容,可以減輕其情緒壓力,相較於過度重視孩子的表現,如何給孩子正向思考的習慣,反而是重要的。
上一篇:焦慮症的認知行為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