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28 21:28:12coolanews
出血性登革熱有致命風險
〔記者林東良南市報導〕登革熱俗稱「天狗熱」或「斷骨熱」,是藉由病媒蚊叮咬而感染的急性病毒性傳染病,典型症狀以高燒,頭部、肌肉、骨頭、關節的嚴重疼痛及後眼窩痛,及皮膚發疹為主,衛生署台南醫院李致毅醫師表示,重複感染易造成出血性登革熱等重症,頗高有致命風險,民眾應小心。
李致毅醫師表示,登革病毒屬於黃病毒屬(Flavivirus),共有四種登革病毒亞屬,它們依抗原性的不同分別稱為第一、二、三、四型;登革熱主要發生的地區,多位於熱帶及亞熱帶,是病媒蚊「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分布的區域。
人被帶有登革病毒的病媒蚊叮咬而受到感染,在發病前一天至發病後五天間,病人血液中有病毒活動,稱之為「病毒血症期」(viremia)。病媒蚊經叮咬病毒血症期的病患八至十二天後,即具有終生傳染病毒的能力(雄蚊生命期約二周,雌蚊約一個月)。
李致毅醫師說,登革熱病媒蚊有「埃及斑蚊」、「白線玟蚊」。埃及斑蚊生活在城市棲息地,主要在人造容器中繁殖,埃及斑蚊在白天進食,其叮咬高峰是在早上或黄昏前。埃及斑蚊喜歡棲息於室內,尤其是深色之窗簾、衣服、布幔及其他陰暗處所,有間斷吸血行為,一天可以吸一至三人。
「白線玟蚊」喜歡棲息於室外孳生棲所附近之植物、戶外之陰涼處所,較貪吃,常一次吃到飽,所以傳染性比埃及斑蚊小。
登革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可分無症狀、典型登革熱、出血型登革熱(登革出血熱、登革休克症候群)。登革出血熱的之診斷準則(WHO)需符合四個要點:一、典型登革熱的症狀:如發燒三至六天,頭痛、肌肉痛、關節痛、噁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等腸胃道症狀、皮疹;二、有出血的現象:血壓帶試驗陽性、皮下出血、鼻出血、牙齦出血、血便和血尿等;三、血小板少於十萬;四、血漿滲出的現象:血比容(Hematocrit)上升大於等於二十%、可見腹水或肋膜腔積水及血中白蛋白明顯下降。
登革熱治療有三個原則︰一、臥床休息,二、解熱和鎮痛:不可使用阿斯匹靈以及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SAIDs),否則將易引起出血;二、適當地補充體液,要多喝水,保持不口渴即可,若有出血、休克、或脫水現象時,則以靜脈輸液為宜,大量出血時,予以輸血治療;三、至於類固醇的使用,對登革熱治療沒有幫助。
李致毅醫師指出,每每在大雨過後,戶外的積水容器數目增加,極易造成病媒蚊的大量孳生,以致登革熱案例數目激增;目前尚無有效的登革熱疫苗可供民眾接種,故做好環境的清潔、孳生源的清除,以及避免被病媒蚊叮咬等種種措施,是預防登革熱的不二法門。
大部分的登革熱患者經過治療後多可恢復,但如不幸進展為登革出血熱或登革休克症候群,則可能有高達二十%的死亡率,民眾萬萬不可輕忽!李致毅醫師提醒民眾與醫師,登革熱發病初期,與一般流感很像,南台灣現在正值雨季,大雨後民眾必須要小心謹慎,嚴防登革熱疫情在你我身邊大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