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09 21:34:02coolanews

曾志朗院士在成大強調合群與自我並不衝突

〔記者林東良南市報導〕二0一二國立成功大學學生論壇「成何體統」,前晚完美畫下句點,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志朗以「不合-以群我思辨異同」為題,跟成大師生剖析群體社會的緣由與構成,他認為成大人因為合群、務實所以是企業的最愛,具有南部風格是突出之處,合群不見得就會失去個性,合群與自我並不衝突,反而是很自然的事。
  曾志朗院士說,群體的成功需依靠合作,但在群聚當中如何區辨並展現個性更是關鍵。他鼓勵學生於當前網路社群功能彰顯的世代,仔細思考群體的功能之於個人的貢獻的意涵,並且在與他人的合作當中,發揮自身所長,在群體中突顯個人獨特性。
  曾志朗院士以「透視文明」談論人之所以為人的道理,為同學拉開時間長軸並鋪展空間壯闊,旁徵博引,援用生物學與人類學等學理,以鳥類的群聚飛行方式、猩猩與人類基因近似的群體習性等例證,說明動物為求生存必須合作的意義。
  接著,曾志朗院士藉由二萬多年前法國南方拉斯科洞穴壁畫中的動物描繪,說明人類曾經以抽象符號表達眼睛所觀察到的事物,最終以表示我之所以為我的區辨以及與世界之間的區辨。他以人類學的觀點歸納出,人類文明就是把群的概念透過跨時空整合,在源遠流長的歷史洪流中,人類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兄弟姐妹。
  他也列舉歷史語言學上的語言流變,例如,台語的「小犬」其實是來自希伯來文,而佛經中的文字實際上是拉丁文的轉化,人類語言的同與異、分與合,竟也在演化的路上實踐群體的概念。
  再者,曾志朗院士以歷史脈絡解說,西方哲人自亞里斯多德以來,以手抄本紀錄對世界的觀察與看法,展現出人類知識的時空集合體,而今網路上的知識共享,例如維基百科的編撰,雖然可信度有待商確,但眾人集結所達到的力量與準確卻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