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27 22:13:10coolanews

胃食道逆流之中醫治療

〔記者林東良南市報導〕署立台南醫院中醫科醫師陳建安指出,胃食道逆流屬於中醫「噎嗝」、「胸痛」、「吐酸」等病症範疇,由於食道屬於胃的消化系統,胃腸本身具有消化、轉運與水分潤澤的功能,正常在胃中的食物經由胃的調降功能,應該進入小腸進一步消化,若失去正常調節功能,胃中的內容物則會產生逆流的現象。 
  陳建安中醫師說,胃食道逆流,在中醫理論中「肝」的作用,類似自律神經的功能,影響到腸胃的蠕動功能,所以影響到肝、胃,都會產生胃食道逆流的情形,例如情緒不佳、飲食失調、勞累過度或久病損傷脾胃都有可能誘發疾病的發生。 
  陳建安中醫師指出,平常在壓力大、精神緊張:肝的調節功能失序導致胃的消化功能減弱,影響到脾胃的消化與蠕動,原本該降的胃氣,反而上衝,或者是情緒壓抑過久。像肝鬱化火:耗損水分,導致食道黏膜乾澀,逆流的胃酸更容易灼傷食道,產生出血的情形。
  另外,飲食沒節制,嗜食辛辣、熱燙的食物,或抽煙喝酒等,或過度服用藥物,諸多刺激性的食物容易損傷脾胃,讓脾胃功能受損,會引起逆流症狀。而勞累過度,或久病,脾胃功能受損,逆流影響到肺,導致咳嗽、氣喘的情形發生。
  陳建安中醫師表示,胃食道逆流在整體病因上,無非與飲食與作習相關,著重在肝氣犯胃或脾胃虛弱、胃氣不能順利下降所導致。治療的觀點不在於制酸,而在於調脾胃與疏泄肝氣的功能,因此,治療胃食道逆流以疏肝、和胃、降逆的藥物為主。本病初起以標實為主,以理氣、化痰、消瘀為法,後期以正虛為主,以滋陰養血、益氣溫陽為法,若出現虛實夾雜,則需標本兼治。
  陳建安中醫師說,農食道逆流在中醫證型可分:一、肝氣犯胃,症候特點:胃脘脹滿、雙脅疼痛、胸悶脘堵、噯氣頻繁、泛酸呃逆、食慾不振、大便不暢,舌苔薄白,脈弦。代表方:左金丸合柴胡、梔子、青皮、鬱金。加減法:疼痛較重者,加川楝子加強疏肝止痛;若腹脹便結者,加大腹皮、大黃以通便消脹;若脘脹痞悶,不思飲食,加赤茯苓、茵陳蒿以化濁袪溼,醒脾清。
  二、胃氣不和,症候特點:心下痞滿不硬、但滿不痛、乾嘔吞酸,甚至吞咽困難並呈持續性胸骨後疼痛。舌紅或淡紅,苔黃薄不膩,脈沉緩。代表方劑:半夏瀉心湯,加減法:若吐酸者加烏賊骨、浙貝母或瓦楞子以抑酸和胃;噯氣頻繁加沉香、白寇仁以順氣降逆;若心煩意怒者,加合歡皮、炒山梔以安神除煩;若伴嘔吐者,加代赭石、柿蒂以降逆止吐;若胸骨或劍突下灼熱者,加黃連、蒲公英以清胃熱。
  三、飲食積滯,症候特點:脘腹脹滿,噯腐吞酸、不欲飲食、噁心嘔吐、或大便泄瀉、舌苔厚膩,脈滑、關沉。代表方:保和丸。加減法:納差,加黨參、白朮;腹脹甚者,加枳實、厚朴;食積化熱,加黃芩、黃連;大便秘結,加大黃、檳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