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22 22:07:07coolanews

淺談乾眼症

〔記者林東良南市報導〕「乾眼症」可說是現代人的慢性病,且不易根治,是常見的眼科問題,郭綜合醫院眼科主任洪大展指出,在台灣約四百萬人以上有乾眼症,四十五歲以上有二成的人會患乾眼症,罹患乾眼症並不一定會有相關症狀與癥候,但若不理會,會持續惡化,嚴重時會影響視力,甚至有失明之虞。
  一名七十四歲女性,患有甲狀腺功能過高,因患有乾眼症而引起兩眼模糊及痛,經就醫治療及檢查,發現另患有胰臟癌;還有一名五十五歲男性糖尿病患者,左眼多次劇痛,經就醫檢查,發現是乾眼症導致「絲狀角膜炎」。
  洪大展主任說,人體淚液分為三層:脂肪層:由麥氏腺分泌,麥氏腺若發炎而導致油脂分泌不足;水層:由淚腺和副淚腺分泌;黏液層:結膜的杯狀細胞所分泌。淚水的功用有角膜保持濕潤,有潤滑作用,維持角膜的良好光學性能,替角膜提供氧份,沖走進入眼內的雜質和異物。而淚水中的抗體酵素能抵抗外來細菌,角膜因而得到保護。
  洪大展主任指出,「乾眼症」是因為淚液分泌不足,或淚液過度蒸發,或淚液分布不均,造成眼球表面無法保持濕潤而引起的疾病。乾眼症之盛行率占門診患者之二十一點二%;而慢性結膜炎類似症狀有乾眼症之比例更高達三十八點八%;有內科疾病患者的機會約為一般人一至四倍。
  乾眼症好發的族群在四十歲以後的中老年人、女性、不正常眨眼、乾旱、風吹空調的環境、自體免疫疾病、甲狀腺突眼、糖尿病、吸菸者、藥物使用者、低雄性素、停經後賀爾蒙療法、酗酒、低攝取歐美加3脂肪酸、長時間使用電腦、戴隱形眼鏡者。
  洪大展主任說,正常每分鐘眨眼十五至二十次,可保持淚膜穩定、清晰視覺,若專注打電腦、看書、開車、眨眼次數減少,易眼乾而引發乾眼症;每天使用電腦三小時以上者,九十%有乾眼症。
  乾眼症的症狀有乾澀、癢、眼睛紅、痛、燒灼感、異物感、視力模糊、酸、有假性多淚、隱形眼鏡不適症、眨眼次數頻繁、黏液分泌物增加、會覺得睜不開眼睛怕光。但是多數患者都沒有感覺症狀,可是沒有症狀並不代表沒乾眼症,不治療就持續惡化,從第一級淚液層不穩定、第二級點狀角膜炎、第三級絲狀角膜炎、到第四級角膜潰瘍,導致嚴重影響視力。
  乾眼症是多種致病因的症候群,最後導致水層變少,可分為分泌減少及過度蒸發兩大類;乾眼症經過慢性的因素刺激、發炎、淚液缺少,淚腺的T細胞被活化,釋出細胞激素,會阻斷神經反射,使眼睛更乾、更易發炎。患者淚液的抗菌蛋白質、生長因子、抗發炎物質、粘液都會減少,電解質濃度增加、滲透壓上升,使得乾眼症持續進展惡化下去,約三成患者抱怨乾眼症會影響一整天生活品質。
  民眾平時可自我檢測是否會覺得眼睛酸、癢、乾、異物感、灼熱感,經常睡醒都會覺得眼睛很刺激感,如果是的話,請立即向眼科求診治療,以保護靈魂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