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15 22:09:00coolanews

重症加護病房侵入性醫療管路應及早移除

  〔記者林東良南市報導〕留置導尿管是重症加護病患常見置入管路之一,國內外研究報告指出,泌尿道感染佔院內感染三十%至四十%,有可能會延長住院天數,增加死亡率,所以「適當時機使用導尿管、早期拔除導尿管」,才能真正幫助病患解決暫時排尿困難之問題,並且預防院內泌尿道感染之發生。
  奇美醫學中心加護病房副護理長熊妙玲指出,侵入性醫療措施是急重症加護單位維護病患生命安全的重要設備,如人工呼吸道、靜脈輸液系統、鼻胃管、尿管及各種引流管等。 因此,所有侵入性醫療措施一旦置入,護理師即應依標準作業及感染管制之程序執行照護,以維護病患安全照護。
  依據學者研究指出,導管留置時間是預測感染危險重要因子之一,而導管放置時間越長感染機率越大,因此臨床照護上應以「不再使用之導管,應盡快拔除」為原則。所以加護病房照護團隊在導管置入患者體內的那一刻起,就應開始計畫拔除各項侵入性插管,以期早日恢復身體第一線正常的屏障功能。
  熊妙玲說,奇美醫學中心內科加護病房照護團隊統計,二0一0年一至七月平均導尿管使用率為六十七點五九%、導尿管引起之泌尿道感染率為千分之六點八六,經邀請加護病房醫師、感染管制師,帶領加護病房護理師,運用文獻查證概念,依二0一0年美國疾病管制中心指引,修改留置導尿管之照護流程、制定預防留置導尿管泌尿道感染照護規範。
  改善內容涵蓋每日評估留置導尿管適應症,無適應症時應儘早拔除導尿管,以及落實「三不三要」照護原則,三不照護原則即:一、入加護病房不必要常規置入尿管;二、不要定期七天更換尿管;三、拔除尿管前不要尿管訓練。
  三要照護原則即:一、分泌物多或尿管染污時、要執行會陰沖洗;二、要維持尿管與尿袋間密閉式系統,如尿管留置超過七天要留取檢體時,建議直接更換新的尿管;三、要避免膀胱灌洗之,並向院方申請個人化會陰沖洗小瓶、男女病患床上解尿替代用物、預防失禁性皮膚炎之照護方法。
  熊妙玲指出,導尿管造成的尿路感染,可能會造成全身性的各種感染,甚至造成敗血症等致命危險。該院經由改善方案的推行,二0一一年一至五月內科加護病房,在平均導尿管使用率,已由六十七點五九%下降至六十二點三八%,另外因導尿管引起泌尿道感染率,更從千分之六點八六下降至二點八,執行成效顯著,目前正平行推廣至其他加護病房。
  熊妙玲說,護理師們運用團隊合作與實證護理知識,讓重症病患繼續有更優質的尿管護理,更好的醫療品質,減少感染引發的各種併發症,守護患者生命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