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7 22:59:01coolanews

立冬進補觀念要改只要輕補即可

 〔記者林東良南市報導〕今年十一月八日為「立冬」,是傳統進補的好時機,根據中醫「天人相應之理」,進補可以溫養五臟,儲存能量以抵禦寒冬並預防疾病,但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郭鈺君醫師表示,過度溫補其實是不適宜的,民眾對於冬令進補的觀念應修正,並以「輕補」調整腸胃機能為主。
  郭鈺君醫師表示,「立冬進補」是以前物資匱乏時,為了渡過嚴酷氣候考驗所發展出來的生活習慣,現在物資豐饒,大部分人營養過剩、消化不良、血脂過高,且台灣位於亞熱帶地區,進補也要因時制宜。且「進補」須視個人體質與條件而定,除了陽氣虛弱、預防疾病、或年紀大的人以外,其實一般健康的人不需要特別的進補。
  郭鈺君醫師也提醒民眾指出,有些人或某些狀況下進補需要特別注意,甚至是不適合的;例如生長發育旺盛階段的兒童,陽氣本身就盛,且此時內分泌系統及免疫系統未完全發育成熟,不適當的服用補藥,反而容易造成傷害!
  有發炎症狀者如感冒咽痛、咳嗽痰黃、發燒,或者皮膚起紅疹、搔癢者,便秘、痔瘡發作或便血者,胃潰瘍、腸胃消化不良等,或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也不宜擅自進補。再者,體質燥熱、壯實易上火之人,如面紅目赤、口乾舌燥、溲黃、便秘、舌苔黃膩症狀者,切忌溫補。婦女生理週期時也不宜進補,以免增加排血量,延長生理週期,反造成不適。
  孕婦不可服用含肉桂的方藥,如十全大補,恐促子宮血循,導致流產。而慢性疾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之人也勿吃補,以免氣血亢盛上衝,釀成意外,切忌高麗蔘、大量炙黃耆、肉桂。而補藥中高熱量的濃湯、油脂、肉汁對有腎臟病、糖尿病、痛風的病人容易誘發或加重病情。補湯中的酒精成分對肝膽疾病之人加重其代謝之負擔,抑制尿酸排泄造成痛風,也容易引起胃潰瘍患者的不適,糖尿病患者也避免使用大量甘草及晉耆以免血糖不穩。另外,剛做完醫美手術的民眾也不宜進補,因為進補後會使膚質變較乾。
  郭鈺君醫師強調,現在應提倡冬令「輕補」,也就是輕輕地補,把握「肉少、鹽少、份量少」三原則,把補湯中的肉量、調味料減少;而份量少表示食量要減少以及藥材的補力要輕。
  郭鈺君醫師表示,補力輕、食量少,身體的負擔自然減輕、消化好,藥材的藥力吸收效果也更佳。郭鈺君醫師建議民眾建立「輕藥膳」的概念,用其他藥膳替代往常冬天食用的重藥膳,例如鱔魚補血湯代替十全大補湯,羊肉爐可以用歸玉羊肉爐替代,麻油雞湯可以使用麻油杞雞粥來替代。
  對此,腎臟科徐碩鴻醫師也特別提醒指出,有腎臟疾病的民眾,攝取的肉約三根手指的份量,若要進補最好還是先請諮詢中醫師才行,以免補身不成,反而有礙健康。
  郭鈺君醫師說,現代人嗜喜生冷食物與冷飲又常熬夜,因此陰虛或陰虛火旺體質的人相當多,所以吃一點補品就容易上火,上火就會有頭痛、牙齦出血、流鼻血、煩躁不眠、口乾口苦口破、胸悶、大便乾硬等症狀。
  除了不可再進補之外,郭鈺君醫師也建議可服用一些「薄薑茶」,來去除脾胃濕熱,作法簡單又能減緩飲食過於油膩造成的脾胃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