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28 10:49:27coolanews
一群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教師對於「黃春明先生演講事件」的公開聲
〔記者林東良南市報導〕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教師,昨天針對「黃春明先生演講事件」發表公開聲明指出,成大台文系副教授蔣為文,在外的言論及行為,完全是他個人的,絕不能逕行視為是成大台文系的立場或做法,蔣老師的言論與行為,也與台文系大多數師生的想法有著嚴重的扞格。
成大台文系教授林瑞明、吳密察、施懿琳、副教授游勝冠、吳玫瑛、李承機、助理教授廖淑芳、鍾秀梅、簡義明、蔡明諺等教師,針對「黃春明演講,成大教授鬧場」事件提出說明,並表達意見指出:一、成大台灣文學系自創系以來,即秉持廣義的台灣文學定義(即一切發生在台灣的文學、海外書寫台灣的文學,或是對台灣文化有重大影響的外國文學,都可以納入台灣文學研究的領域),並推動台灣文學的發展與教學,維護各種與台灣文學相關,具自主性與包容性的研究空間。在母語文學與台語文書寫的推動上,一直以來也相當關注並抱持攜手並行的態度,而且尊敬諸多台語文學前輩及其成果。
二、他們尊重台語文學的發展,也期待共建多元語言的環境,但並不認同蔣為文老師此次在小說家黃春明先生的演講場合所採取的抗議手段與態度。蔣為文老師未能等到黃春明先生演講告一段落後開放聽眾問答的時間,即在演講途中以舉牌方式抗議,並且使用「可恥」這種字眼,他們深感不妥。他們反對蔣老師預設立場且不尊重演講者的這種行為。而蔣老師被驅逐出場,也是他們不樂見的結果。
三、他們強調台灣文學與母語推行運動的共存共榮關係。台灣文學不應走向狹隘的定義,認為「只有用台灣話文寫成的作品,才是台灣文學」、「台灣作家就必須用台灣話文創作」。在這個國家,各種族群存在的多元樣態及其語言表達的自由和現實,不應用封閉性思考與定義,來對母語教育與文學造成傷害。
四、任何運動與任何理念的推動,必定要以包容性去贏取更多人的參與和支持。理念可以爭論,但是必須就事論事,秉持良性溝通態度。台灣經歷清治,日治,國民政府到解嚴等多層次的殖民與歷史緣由,其語言與文學的發展也交錯複雜。台文系上的師生一向多以寬容的態度進行對話。
五、成大台文系或許可能被誤解是本土運動興起下政治正確的產物,但是絕非偏狹的國族主義者。事實上對於國族主義抱持著比一般人更多的警醒與自覺,同時也對殖民語言的使用有著更多的反省。他們批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民黨所進行的「再中國化」之種種文化政策,但不表示將無視或全然抹除中國文化的影響;他們對中國政權同樣抱持警戒和批判的立場,但並不歧視中國人。因此反對蔣老師使用以中國為名的種種歧視性字眼,批評他人。
六、語言與文學之間的關係,從來就是複雜與流動的。到了近代,由於交流的頻繁和個人自主性的提高,強求以一種語言,或一種界定去匡限文學的範圍,就更加的是不可能了。而且,一種語言與另外一種語言之間,也不必然只能是取代性的關係。語言是慢慢演變與融合的產物,語言教育不能再複製過去那種由上到下的專斷方式,如果只從二元對立的思維去進行語言教育的強制規範與再次改造,正是一種威權邏輯的複製,那不但難以成功,也是他們所反對的。
成大台文系教授林瑞明、吳密察、施懿琳、副教授游勝冠、吳玫瑛、李承機、助理教授廖淑芳、鍾秀梅、簡義明、蔡明諺等教師,針對「黃春明演講,成大教授鬧場」事件提出說明,並表達意見指出:一、成大台灣文學系自創系以來,即秉持廣義的台灣文學定義(即一切發生在台灣的文學、海外書寫台灣的文學,或是對台灣文化有重大影響的外國文學,都可以納入台灣文學研究的領域),並推動台灣文學的發展與教學,維護各種與台灣文學相關,具自主性與包容性的研究空間。在母語文學與台語文書寫的推動上,一直以來也相當關注並抱持攜手並行的態度,而且尊敬諸多台語文學前輩及其成果。
二、他們尊重台語文學的發展,也期待共建多元語言的環境,但並不認同蔣為文老師此次在小說家黃春明先生的演講場合所採取的抗議手段與態度。蔣為文老師未能等到黃春明先生演講告一段落後開放聽眾問答的時間,即在演講途中以舉牌方式抗議,並且使用「可恥」這種字眼,他們深感不妥。他們反對蔣老師預設立場且不尊重演講者的這種行為。而蔣老師被驅逐出場,也是他們不樂見的結果。
三、他們強調台灣文學與母語推行運動的共存共榮關係。台灣文學不應走向狹隘的定義,認為「只有用台灣話文寫成的作品,才是台灣文學」、「台灣作家就必須用台灣話文創作」。在這個國家,各種族群存在的多元樣態及其語言表達的自由和現實,不應用封閉性思考與定義,來對母語教育與文學造成傷害。
四、任何運動與任何理念的推動,必定要以包容性去贏取更多人的參與和支持。理念可以爭論,但是必須就事論事,秉持良性溝通態度。台灣經歷清治,日治,國民政府到解嚴等多層次的殖民與歷史緣由,其語言與文學的發展也交錯複雜。台文系上的師生一向多以寬容的態度進行對話。
五、成大台文系或許可能被誤解是本土運動興起下政治正確的產物,但是絕非偏狹的國族主義者。事實上對於國族主義抱持著比一般人更多的警醒與自覺,同時也對殖民語言的使用有著更多的反省。他們批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民黨所進行的「再中國化」之種種文化政策,但不表示將無視或全然抹除中國文化的影響;他們對中國政權同樣抱持警戒和批判的立場,但並不歧視中國人。因此反對蔣老師使用以中國為名的種種歧視性字眼,批評他人。
六、語言與文學之間的關係,從來就是複雜與流動的。到了近代,由於交流的頻繁和個人自主性的提高,強求以一種語言,或一種界定去匡限文學的範圍,就更加的是不可能了。而且,一種語言與另外一種語言之間,也不必然只能是取代性的關係。語言是慢慢演變與融合的產物,語言教育不能再複製過去那種由上到下的專斷方式,如果只從二元對立的思維去進行語言教育的強制規範與再次改造,正是一種威權邏輯的複製,那不但難以成功,也是他們所反對的。
上一篇:成大總金牌十二面成績閃閃發亮
下一篇:二0一一南大阿勃勒節盛大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