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03 21:29:10coolanews

肝功能指數異常中醫之治療

〔記者林東良南市報導〕署立台南醫院中醫師徐瑜璟指出,肝功能指數異常在中醫角度可認為有水、濕、痰、飲、瘀等病理現象,但每個患者的體質、生活形態均不盡相同,生活習慣改變才是最佳的治療方式。
  中醫師徐瑜璟說,中醫的「肝」疏泄氣機失常、「脾」運化水穀失司(中醫的「脾」大致為現今的消化系統),可導致水濕痰飲瘀的產生,在初期可能只有肝功能指數(GOT、GPT)上升的表現,進一步身體可能會出現疲勞、胸悶、消化不良、四肢痠重感、高膽固醇等,較屬於中醫所謂的「濕」、「瘀」,出現煩躁失眠、口乾口苦等較屬於中醫所謂的「熱」,不過臨床上多是濕熱瘀相雜、虛實互結,需仔細鑑別診斷。
 治療則主以「濕」「熱」「瘀」「虛」著手,對症且適度地服用中藥都預期對肝細胞受損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清熱利濕藥物如茵陳、黃連、黃芩、黃柏、山梔、銀花等;活血化瘀藥物如丹參、赤芍、桃仁、紅花等;至於脂肪肝或有慢性肝炎的患者,為邪久傷正氣,應以扶正為主,袪邪為輔,包括健脾、養肝、滋腎等方面,藥物如茯苓、生地、沙參、黨參、黃耆、白朮、山藥、麥冬、五味子、女貞子等。
  常常覺得很累就是肝不好?其實疲倦原因眾多,有疲倦症狀時,可以不用急著跑醫院檢驗肝功能,壓力大、睡眠品質、肥胖等都會影響到人體疲倦的情況,大多都非肝臟功能受損造成;以中醫而言,若肝血無法濡養、肝氣鬱滯,可能表現出疲倦、易怒煩躁、痠痛、搔癢等情形,但其他臟腑機能失常亦常牽連其中,可就近尋找中醫師診斷原因,並根據病因、症狀加以辨證論治,以期恢復健康。
 「濕」「熱」「瘀」「虛」或為中醫治療肝功能指數異常的方向,但每個患者的體質、生活形態均不盡相同,生活習慣改變才是最佳的治療方式,建議民眾可以從改善生活習慣作起:規律生活、少熬夜、多運動、食用新鮮現煮的食物、減少菸酒、不亂服用偏方等;也需依醫囑定期接受肝功能及超音波等追蹤檢查;若有附加症狀,如黃疸、關節酸痛、發疹、體重減輕、腹痛、發燒、大小便的顏色改變等,請盡早諮詢醫師作進一步的評估。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