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20 11:35:07coolanews
尾骨硬脊膜外注射術治療下背痛可更到位地緩解疼痛
〔記者林東良南市報導〕「下背痛」是常見且經常持續的一種惱人疼痛,每個人一生中有六十五至八十%的發生率,除影響個人生活品質外,對家庭、社會及經濟也造成相對影響,如何面對疼痛、解決疼痛,已成為醫療及人生的一大課題,成大醫院麻醉部暨疼痛科主任蔡玉娟指出,採「尾骨硬脊膜外注射術」治療下背痛,可更到位地緩解疼痛。
蔡玉娟主任說,「下背痛」常被分為二大類,第一類為特定性下背痛,如骨折、腫瘤、感染等等,造成下背痛的原因明顯可見;第二類為非特定性下背痛,其造成疼痛原因可來自肌肉、肌腱、韌帶、神經、小面關節、椎間盤等等;一般所指的下背痛是指非特定性下背痛,而下背痛依發生的時間長短分為「急性」和「慢性」下背痛;三個月以上連續性或復發性的下背痛為慢性下背痛。
下背痛的病因複雜,治療方式包括藥物、復健、外科手術、心理行為治療,以及神經阻斷術等;至今雖無定論何種方式最有效,但「硬脊膜外腔注射」就目前而言,是常使用的治療方式之一。一般病患常因脊柱狹窄、神經根病變、坐骨神經痛及椎間盤突出而導致下背及放射狀的腿部疼痛等疾患,而接受硬脊膜外注射術。
蔡玉娟主任指出,目前臨床上使用適量的類固醇藥物及局部麻醉劑注入硬脊膜外腔的位置藉著其藥理作用,作用於病痛源之部位,大部分的病人在藥物注射後疼痛可逐步獲得緩解,緩解可持續數日、數週或數月,有些病人甚至可康復。
硬脊膜外腔注射類固醇藥物的治療理論,是認為在局部炎症的神經根處將形成較高濃度的藥物,因而較一般口服或肌肉注射類固醇有效。類固醇藥物的基本藥理作用,目前認為它除了阻斷磷脂酶(左酉右每)A2的活性而抑制發炎反應所引起的疼痛外同時有穩定細胞膜的作用、抑制神經胜肽合成、以及抑制背根傳導疼痛的神經元活性。
蔡玉娟主任表示,硬脊膜外腔藥物注射可經由三種方式:一、自脊椎間進入硬脊膜外腔,技術上完全倚賴醫師個人之手感及經驗;第二種方法為經脊椎間孔進入硬脊膜外腔,是針對單一神經引起之疼痛所使用的技術;第三種方法為尾骨硬脊膜外注射術:由於醫師藉由X光引導下定位確認後才注入藥物,更能確保療效。
從硬脊膜外腔類固醇藥物注射經研究報告,其效果由十八%到九十%,效果差異性大可能原因為:一、引起下背痛的原因可能為小面關節炎、椎間板滑脫或其他結構上的變異,故導致診斷不易;二、可能未將藥物正確注射於標的部位上;三、可能為精神方面、情緒異常及行為問題,或個人因應疼痛的方法以及功能性能力的修復。
蔡玉娟主任說,尾骨硬脊膜外注射術治療執行時,病人均採俯臥且下肢呈現內八字姿勢,以利臀肌放鬆。先以小針(二十五號針)作局部麻醉注射,並在X光監視下確立方向、位置,接著以十八號硬脊膜穿刺針進行穿刺,確認後給予藥物,治療過程僅需五至十分鐘,然後病人於恢復室觀察三十分鐘,無不適即可返家。
在治療過程中,由於一些低濃度藥物如局部麻醉劑、類固醇的注射,偶爾有病患可能會出現輕微及短暫的注射部位或腿部的麻木感,儘管這感覺有時會持續數小時,但並不會影響身體的正常活動。目前在成大醫院疼痛門診中,需打針治療的病患約有七成採用此法,可說既安全又有效。
蔡玉娟主任強調,下背痛治療方式雖然很多,但在X光引導下定位的尾骨硬脊膜外注射術可提供病患既簡單、安全又確保療效且更到位的疼痛緩解,也是最受病患認同的術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