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16 16:30:51coolanews

「重陽」的祝壽與敬老的習俗

【記者林東良/南市報導】農曆九月九日,就是「重陽節」,也稱之「敬老節」,相傳是由東漢時沿傳下來的,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偶數」定為陰數,把「奇數」定為陽數,「九」是奇數最大的,也代表尊崇,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

重陽節經過二千多年的變遷,以成為多元性的節日,並存著各種習俗,成為一個多彩多姿的節日。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配掛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高放紙鳶等活動。因為「糕」與「高」同音,重陽登高、吃糕,就是一種希望「百事皆高」的含義,其中深含「高壽」的祈盼與祝福。

以好吃的麻糬名揚台灣的「福樂屋」,鄰近「台灣首廟.天壇」,朱水源老闆感念府城民眾往往準備他們店的麻糬到天公廟,祭拜著南斗星君與北斗星君,為家中的長者祈福。拜後,再拿回家中獻給家中的老人家添福添壽,所以,每當重陽節,朱水源老闆也自動送糕、送餅或是送麻糬,敬老尊老是原因之一,社會回饋也是當初最原始的善念。

在民間信仰中,凡是關係到生死的神祉,信徒都特別多。而南斗星君「註生」、北斗星君「註死」,當然香火鼎盛。民間傳說,所有要投胎的人,都要到南斗星君處註冊,並取一個臉譜下凡。南斗星君主管「人之福壽」,基本上就是心目中的「壽星」。所以民間信仰中有「南斗六星掌管壽命,北斗七星掌管死亡」中心思想。因此,九月一日給南斗星君祝壽的麻糬,也延續成九月九日重陽節不可或缺的應景食品,形成一種「吃麻糬,長歲壽」有意義的民間傳統。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