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26 17:38:24coolanews

台灣婦女的新殺手「子宮內膜癌」

(記者林東良報導)子宮內膜癌在西方為婦科癌症之首,台灣子宮內膜癌亦在逐年增加中,目前已是台灣女性惡性腫瘤發生率排名第三,衛生署台南醫院婦產科醫師李淑蓉指出,子宮內膜癌可以發生在生育年齡及其後的任何一個年齡層,但比較好發於更年期或停經後婦女,若有不正常出血都應特別留意子宮內膜癌的可能性。

  李淑蓉醫師指出,一名四十八歲黃小姐,因月經週期持續了近半個月,至衛生署台南醫院新化分院求診,黃小姐近期之子宮頸抹片為正常,在門診時經超音波檢查,內膜厚度大於二公分,且與子宮肌肉層之邊界不清楚,於是立即做了子宮內膜切片檢查,病理報告證實為子宮內膜癌。

  在與家屬討論治療方式並考量病人經濟狀況之下,立即為病人安排開刀,並商請成大醫院婦癌專科醫師沈孟儒教授一同為該病患進行手術,病人接受了廣泛性子宮全切除,雙側卵巢輸卵管切除及雙側骨盆腔淋巴結廓清手術。黃小姐手術後恢復順利,而病理報告顯示,內膜腫瘤對子宮肌肉層的侵襲未超過二分之一,且淋巴結並未有腫瘤轉移之現象,屬於子宮內膜癌第一期,故術後僅需於門診持續追蹤,而不需要做任何化學治療或電療。

  李淑蓉醫師說,子宮內膜癌在西方為婦科癌症之首,台灣子宮內膜癌亦在逐年增加中,目前已是台灣女性惡性腫瘤發生率排名第三,子宮內膜癌可以發生在生育年齡及其後的任何一個年齡層,但比較好發於更年期或停經後婦女,台灣大部分子宮內膜癌發生在停經後之女性,好發年齡在四十五至五十九歲之間。

  對於異常子宮出血的婦女,超音波檢查對子宮內膜癌的診斷有幫助,此外亦能排除同時存在的子宮附屬器病變的可能性。子宮內膜厚度可經由陰道超音波檢測,但對於停經後的婦女,無法以超音波下的子宮內膜厚度來排除子宮內膜癌的可能性,因此對停經後的異常出血,宜考慮施行子宮內膜切片,以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性。

  李淑蓉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的組織切片檢查是確認子宮內膜癌診斷的方式,但門診時所做的子宮內膜切片有十%的偽陰性率,因此有症狀的病人若子宮內膜切片為陰性時,或沒法確定診斷且高度懷疑是惡性腫瘤時,應在麻醉下施行子宮內膜搔刮手術。而對於子宮內膜搔刮手術無具體病理發現,可於子宮腔鏡檢查中直接切片以提高診斷率。子宮腔鏡檢查不僅能確定病變的位置和範圍,而且能對可疑病灶直接切片,使得診斷更為正確。

  李淑蓉醫師表示,大部分的子宮內膜癌在診斷時其病灶僅侷限在子宮,如病患身體狀況適合,一般皆應該實行完整分期手術,包括腹腔內灌洗液的收集、子宮切除以及雙側卵巢輸卵管切除、骨盆腔淋巴節摘除合併主動脈旁淋巴結摘除,手術後是否仍需輔助性治療則視手術分期及臨床病況而定。

  李淑蓉醫師提醒女性朋友,子宮內膜癌之早期症狀為異常陰道出血,此狀況雖較常在停經後出現,但不論是更年期、停經後或是生育年齡的婦女,若有不正常出血都應特別留意子宮內膜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