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龍症體無完膚傷口照護不易趙曉秋醫師極力爭取健保給付費用
【記者林東良/南市報導】俗稱「泡泡龍」的遺傳性表皮分解性水皰症,是一種罕見疾病,成大醫院皮膚科醫師趙曉秋認為以「體無完膚」,是對於患者最傳神的註解,患者對於病症所要承受的痛苦與不適,及家屬對生命的堅持,無悔的付出,形成血水和淚水交織的生活,令人不捨與崇敬。
趙曉秋醫師說,記得第一次看到「泡泡龍」患者「阿順」,是在他十二歲的時候,矮小孱弱的身軀卻有著明亮的大眼睛,讓人憐惜;但當他拆掉全身包紮,照相做治療紀錄,並用以向健保局申請敷料時,血淋淋的場面卻令人動容;門診結束後,幫「阿順」拍照換藥的許醫師坐在椅子上嘆息,告訴趙曉秋醫師說他難以瞭解「阿順」是如何度過每天的換藥過程,「阿順」的媽媽又要如何每天面對如此週而復始的不忍情景,令趙曉秋醫師不禁向勇敢的泡泡龍及家屬致敬,因為患者與家屬每天都要忍受著個把鐘頭換藥的淬鍊,生活由血水和淚水交織而成。
趙曉秋醫師說,遺傳性水皰症患者的皮膚及黏膜的結構本身很脆弱,容易因輕微磨擦或外傷就發生水泡、破皮的疾病。在美國,估計約有二萬五千至五萬人罹患此病,依人口的比例估計,台灣的患者可能也有數千人之譜。一般人都有穿太緊的鞋子走路,或長時間步行、爬山後,足部磨出水泡來的經驗,而患有遺傳性水皰症的人,即使只受到輕度外傷或磨擦,就會發生水泡,而且數目也多;嚴重的病人甚至無須磨擦,皮膚就會起水泡,全身到處都會,好像受了嚴重的燙傷,甚至口腔、咽喉、食道、胃腸道、呼吸道、泌尿道也都會長水泡,且會反反覆覆一直發生。
至於「泡泡龍」的治療重點,趙曉秋醫師表示,首要當然是要保護皮膚、指甲、黏膜、減少外來的傷害,以避免水泡的產生,並且要做好傷口的護理,預防感染,促進傷口早日癒合。其他則包含:維持足夠而均衡的營養、儘量減輕肢體的變形或關節的攣縮、提供病人及家人的心理支持,而藥物的治療在減少水泡發生,抑制癢感,以減少搔抓造成水泡發生。
趙曉秋醫師說,「泡泡龍」的表皮一旦有傷口發生,就有機會發生感染,特別是嚴重的遺傳性表皮分解性水皰症病人,傷口又大又多,不易護理,加上病人本身的營養狀態及抵抗力也較差,傷口不易癒合,更成為細菌的溫床。傷口應保持乾淨以避免感染。至少每天在洗澡後,要做一次傷口的護理。
趙曉秋醫師指出,而每天一次的傷口護理,帶來龐大的敷料費用,在沒有健保幫忙之下,對泡泡龍家庭是極為沉重的經濟負擔,在長期為泡泡龍病友提供醫療照護,深深瞭解泡泡龍的需求,因此醫院應投入爭取健保給付照護所需之敷料,讓病友及家屬在努力成長過程中,能夠獲得必要的協助。
趙曉秋醫師為了對罕見疾病病患,除提供醫療上的照顧外,更建立遺傳性皮膚疾病研究室,收集上千例遺傳性疾病患者之DNA及RNA與病理切片,陸續完成了三十餘種遺傳性皮膚疾病的基因突變研究、基底細胞癌的體染色體基因突變研究及familial.adenomatous.polyposis的基因突變研究,逐步建立台灣遺傳性皮膚疾病的資料,希望能提供病友遺傳諮詢、產前檢查及以後藥物治療的建議,及基因治療成熟後之治療方向。趙曉秋醫師並將其研究成果發表在國內外知名雜誌,希望與其他罕見疾病研究人員交換研究成果。
趙曉秋醫師為患者家屬在未來就醫照護上提供協助,積極向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提出罕見疾病認定申請,如Neurofibromatosis.typeII(神經纖維瘤症候群第二型)、Meleda島病(先天手腳掌等皮膚發生角化等病變的遺傳疾病),均已獲得衛生署罕見疾病認定並公告實施,對病患而言助益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