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顏面歪斜-以電腦輔助手術重建
【記者林東良/南市報導】齒列矯正可以幫齒列不正的民眾,恢復正常美好的外觀,但如果是顏面因發育或外力、疾病造成不對稱歪斜,必需以顏面手術重建方式來矯正,成大醫院口腔醫學部研發「下顏面歪斜以電腦輔助手術重建」之電腦輔助系統,為病患量身訂做最正確重建顏面外觀,實施以來已完成十多例,為顏面有歪斜不正的民眾,塑造「型男」、「正妹」新形象,讓患者十分滿意稱許。
成大醫學院口腔醫學所所長,也是成大醫院口腔醫學部主任王東堯指出,「下顏面歪斜」主要是指因為發育上的異常,造成下顏面骨歪斜,除了外觀不正常外,常合併嚴重的齒列不正或咬合不正,這類畸型的源頭,多來自下顎骨問題,可能是一邊的下顎骨髁頭發育不足,或是過度生長。如果是前者,則下顏面中線會偏向患側,如是後者,中線則偏向對側,在嚴重的病例,常連帶牽連上顎骨的發育,造成上顎一邊高、一邊低,咬合面傾斜或嘴唇歪斜的情形。
此外,半邊臉小耳症是一種先天性發育障礙症候群,最常影響單側下顎骨,伴隨不同程度上顎骨及顴骨的發育不足,外耳的變形及患側臉部軟組織較小的問題,此症候群是僅次於唇腭裂,發育上第二常見的臉部畸型。與暴牙、戽斗不同的是,臉部歪斜給人的感覺是病態的,嚴重影響病人的外觀及心理層次。
王東堯主任說,下顏面歪斜的診斷及治療計畫的釐定,傳統上均使用測顱X光檢查及牙齒模型分析,但一般之X光檢查為二維(平面)觀測,無法顯現骨骼歪斜之全貌,亦無法據此預測骨骼的三維(立體)移動模式,所以有些國外研究使用電腦斷層檢查,但目前所有之「三維測顱分析法」均採用標定點(landmark)之方式測量,在三維結構上採用標定點十分複雜且有不準確的問題,所以目前三維測顱分析並不通用,所以使用傳統之分析及計劃模式,難以準確預知手術的結果,造成臉部歪斜的病人治療後常是「大歪變小歪」。
王東堯主任指出,成大口醫部與工學院機械系虛擬實境研究室合作多年,研發「最佳對稱面測量法」(Best.symmetry.plane.method),可以快速及重複找出骨骼的最佳對稱面,並以此對稱面為根據,計算骨骼的對稱值及下顎骨與中臉部骨之偏斜,以比率及角度呈現,易於了解,可應用於骨骼不對稱之診斷及治療計畫之釐定,此量測法已獲得國內之發明專利。
此外,光學導航應用於執行手術已有多年,最近數年已發展至顱顏面區手術的使用,但使用導航裝置於手術計畫的訂定則非常稀少,但製定出正確的手術計畫本身與準確執行手術為同等重要,成大醫院口腔部研究團隊,研發另一應用於正顎手術之系統,利用光學追蹤器,追蹤牙齒模型在模擬手術後的位置,反映在電腦上可以看到在術後新的咬合關係下,上下顎骨的新位置,若合併使用上述之最佳對稱面自動量測法,可以讓醫師同時計畫病人的牙齒咬合關係及顎骨對稱性,以矯正下顏面歪斜,這套方法的優點是電腦配合人腦提出一個合理可行的方法,訂定手術計畫及預視結果,同時可以增加手術的可預測性,臨床應用的結果令人滿意。
王東堯主任說,成大醫院應用電腦程式系統,完成十多例顏面重建手術,均能將患者的顏面恢復到「最佳」狀態,讓一些年輕男女「改頭換面」,變成「型男」、「正妹」,差點讓親友、同學認不出來,實在是顏面歪斜患者不錯的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