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22 13:29:23coolanews

毒魚刺傷劇痛可泡溫水減緩疼痛趕快就醫

【記者林東良/南市報導】一名中年男子清晨時分在台南安平釣魚時,釣起一尾「鰻鯰」魚,要解開魚鈎時卻遭魚棘刺傷右手掌,隨即感到傷口刺痛麻痺,且持續加劇,於是趕緊就醫求診,由於疼痛十分嚴重,痛得連紅燈也不停地直往成大醫院一路飛奔掛急診,經洪明原醫師救治後,平安出院。

洪明原醫師說,隨著民眾日益著重休閒活動,越來越多人假日喜歡到海邊戲水或釣魚,但大海卻潛藏著危險,如毒魚刺傷。雖然魚刺傷甚少有致命的情況,但傷口紅腫、嚴重疼痛、感覺麻木,仍會讓傷者痛不欲生。

該名被魚棘刺傷右手掌的中年男子,經急診檢視評估,發現該民眾在右手掌有一約五公厘的裂傷,且右前臂無力麻木,X光檢查未發現手掌魚棘殘留,從帶來的魚穫中發現「兇手」是一尾「鰻鯰」。因此診斷為毒魚刺傷,在傷口沖洗、注射破傷風後,給予溫水浸泡止痛,留院治療二十四小時後症狀改善,該男子平安出院。

洪明原醫師指出,在台灣俗諺中,常見毒魚排名有「一魟、二虎、三沙毛」,其中「沙毛」就是「鰻鯰」,亦俗稱「貓話」。牠的體型呈長形,約三十公分,台灣各地海域皆有,尤以南北岩礁區常見,大多是一、二百隻群集覓食。這種魚有一隱藏在背鰭與兩側胸鰭的倒鈎毒棘,若民眾不慎遭刺傷,雖然傷口小,但其分泌的毒素中含有神經毒與溶血毒,會立即產生疼痛,且疼痛會由患肢向上蔓延,局部可能會有肌肉痙攣無力或肌纖維顫動情況。

除了毒刺外,魚體表面的分泌物也有毒!激泌毒素(Crinotoxins)為體表分泌的蛋白質毒素,當鰻鯰魚興奮或受到威脅時會分泌,會造成疼痛與肌肉痙攣。所以要提醒民眾,接觸鰻鯰魚時,若皮膚有傷口,做好適當的防護,如戴手套等,以防毒素由傷口進入體內而產生中毒的情形。

洪明原醫師表示,針對毒魚刺傷的治療,包含:清洗傷口預防感染,注意是否有斷裂的魚棘殘留體內與浸泡溫水,因為毒素在受熱時不穩定,易受破壞,故以溫水浸泡(四十至四十五度C)可破壞毒素,減緩疼痛。當被毒魚刺傷後,針對傷口要消毒與包紮,防範細菌感染。因為自然環境中的水裡有可怕致病菌,如創傷弧菌和親水性產氣單胞菌,在有肝硬化、免疫不全、糖尿病等疾病、身體抵抗力不佳的民眾,要更加小心產生嚴重的細菌感染「壞死性筋膜炎」。這是一種死亡率很高的嚴重感染,只有及早發現,立即的醫療處置,包括抗生素給予與清創手術,才是治癒的重要途徑。

洪明原醫師再次提醒民眾,當不慎被毒魚刺傷時要保持冷靜,清潔傷口,可使用溫水浸泡止痛,並在醫師指示下,適當使用止痛藥與防範細菌感染,如此才可在海邊玩得又盡興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