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乳呆」的孩子復健治療有改善成效
【記者林東良/南市報導】台南奇美醫院復健科醫師阮惠群指出,在復健科的門診,發現有些求診的孩子講話有一些音聽起來不標準,這是家長、幼稚園或安親班老師發現的,這些俗稱「臭乳呆」的孩子並沒有如唇顎裂、腦性麻痺等等疾病史,檢查口腔也沒有任何構造異常,這樣的情況即是所謂「功能性構音障礙」,透過專業復健治療有改善成效。
阮惠群醫師指出,孩子在學習語言的過程原本就會有不同程度的語音清晰度問題,但隨著語言發展漸趨成熟,舌頭控制能力進步,構音精準度應會隨之改善,若是到三、四歲之後還有這樣的問題,應該考慮接受矯正治療,因為構音障礙情況嚴重者,多無法自行改善,等到孩子入學讀書後,甚至長大踏入社會,發音不標準可能成為被嘲笑的原因,導致他們自信心受到損害,相信這是家長們不願見到的情形。
造成功能性構音障礙的原因,有可能是平時接觸的照顧者本身發音就不標準,或者有些根本找不出原因;至於一般人觀念中常會擔心的舌繫帶太短,則很少嚴重到會影響發音,功能性構音障礙的孩子來到復健科門診,醫師們會進行一些檢查以排除病理性及結構性問題,並評估其構音異常的問題為哪一類。
阮惠群醫師說,構音障礙可分為四種類型:一、替代:將某幾個音用另一個音取代,是較常發生的構音問題;二、贅加:多加音,通常不至於影響語意表達;三、省略:可能省略聲母或韻母;四、扭曲:非上述三種情況,不是某些音發得不準的發音不正。
阮惠群醫師說,有構音障礙的孩子可能會表現出上述四類問題的其中一種,但也可能同時有兩種以上問題。父母可將孩子帶至復健科門診安排語言治療,醫師及語言治療師經由仔細評估,可找出孩子構音障礙問題出在何處。例如,孩子出現「替代音」中的舌尖音化情形時,語言治療師會在上課期間用各種方法加強孩子舌根的力量,例如含水漱口說話,練習咳嗽聲音等,以矯正舌根音被替代的情形。
若孩子有送氣音不足的情況,語言訓練課程中也會安排一些遊戲的方式,如練習發音時,在孩子面前放置蠟燭或衛生紙,給予孩子視覺上的回饋,來加強送氣音的力量。等到單字的發音較正確之後,再融入相關單字、詞彙到句子之中做練習,甚至讓孩子試著說故事來加強矯正之後的穩定度,逐步達到不論何時都能正確發音之效果。
阮惠群醫師指出,除了復健語言治療之外,在兒童功能性構音障礙中,父母扮演的角色也相當重要,一開始找出孩子是否超過四歲仍有構音問題,尋找相關醫療資源是重要的一步;開始接受語言矯正課程後,父母可在旁陪同或課後和語言治療師溝通,了解孩子目前接受哪些矯正方法、進步到何種程度,回到家中每天延續課堂中的練習,畢竟家長是提供持續不間斷的練習最佳的管道,家庭和醫院通力合作才能發揮最快最好的效果。
阮惠群醫師強調,父母也要注意,孩子構音矯正並不是單純學習唸注音及矯正發音而已,不要在孩子每次唸錯就叫孩子把正確的發音練習唸幾遍,這樣很容易造成反效果;如果父母太心急拼命要求孩子,更會讓孩子覺得練習變成一種懲罰。要記住孩子天生就是在「遊戲」中學習,給孩子沒有壓力又持續的練習,加上語療師、家長甚至幼教老師的通力配合,功能性構音障礙的孩子通常都會有很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