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內做無好‧呷老就艱苦談婦女產後調理
【記者林東良/南市報導】「月內做無好‧呷老就艱苦」,台南市郭綜合醫院孫嘉霙(上雨下英)產科個管師指出,這雖是一句俚語,在醫學上產婦產後調理如果沒有做好,很可能日後會罹患「子宮脫垂」、「骨質疏鬆」、「坐骨神經痛」等等疾病,所以做好俗稱「坐月子」的產後調理,相形變成重要。
孫嘉霙產科個管師說,「坐月子」醫學上稱為產褥期,約三十至四十二天,起源並無真正考據,可能因古代婦女背負傳宗接代責任、飲食短缺,因為生產耗損大量體力,公婆給媳婦一個不成文的假期稱為「月子」,以表示重視體貼媳婦,更要緊地是「進補」才有奶水哺育下一代,因此「做月子」及「進補」即相沿成習。
俗語說的好:「月內無做好、到老就艱苦」,為求婦女產後身體復原,遵行月子禁忌是為必免得到日後病痛,並幫助產後身體復原,促進新陳代謝,能有效調整懷孕前的虛弱體質及身體上的小毛病。國人將生產視為生活事件,產後婦女要經歷賀爾蒙變化及身體的疲憊,學習為人母的角色,所以產後六週需要調養適應及更多的支持,且產後期往往是嬰兒很容易受傷的時段,根據聯合國兒虐報告顯示,兒虐致死案件中,八成兇手是父母親。
孫嘉霙說,「懷孕本身就是壓力」,包含懷孕前後身體上的變化母親必須調適,還有面對嬰幼兒許多狀況都是壓力來源,育齡婦女約十三%受到產後憂鬱症所苦,在青少年女子發生機率甚至高達二十六%,一旦初產婦發生產後情緒低落、憂鬱情形,下一胎約有二十至三十%機率會發生。
現今職業婦女比例高達五十四點八%,案例中常見被要求生產完必須放棄工作,婦女在工作上的重心一下子失去,面對照顧孩子的無力感,如果家人沒有給予完全的支持,經常讓母親面臨龐大壓力,除非母親有很好的家庭或社會支持系統,確實很容易產生憂鬱,對產褥期母親的關注及社會支持的研究發現母親關注的有層面涵蓋「生活和社交」、「母職角色」、「心理」、「生理」四大層面,其中以母職角色關注程度最高。
因應社會變遷,職業婦女比例增加,產後婦女在產後四至六週容易感到身體疲憊,為了調養並且學習為人母的角色,做好產後護理(做月子)是十分重要的,「做月子」一般可在家中或專業機構進行,但在目前社會家庭型態下,產後在家調理的難度變高變大,在醫院接受產後護理就變成產婦一項新的選擇。
郭綜合醫院早在
上一篇:要愛肝不要B肝請注射疫苗
下一篇:鼻涕帶血絲小心癌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