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調理過敏性鼻炎有良效
【記者林東良/南市報導】過敏性鼻炎是耳鼻喉科相當常見的疾病,約佔所有鼻病四成比例,台灣屬於海島型氣候,環境濕熱且日夜溫差大、空氣污染日趨嚴重、飲食習慣西方化,其盛行率與發生症狀的年齡有逐年升高與提早的趨勢,奇美醫院中醫部黃千甄醫師指出,藉由調整病患中醫學上肺、脾、腎三臟之功能,便能達到鞏固鼻黏膜,減少發生過度發炎反應的作用。
「醫師,最近天氣變冷了,我一早睡醒就打喷嚏流鼻水,整日鼻塞嚴重,頭也昏沈沈的..」,當患者步入診間坐定後便抱怨著鼻子的症狀,患者面露疲倦,隨手拿起衛生紙擦著欲滴落的鼻水,帶著鼻音,下眼眶色暗,檢視鼻黏膜色澤,發現呈現蒼白淡紅腫脹,問診後,患者症狀時好時壞已多年,平時怕風,容易感冒,食後易覺腹脹,睡眠因鼻塞而中斷,舌淡紅胖有齒印,脈沈弱。
黃千甄醫師說,過敏性鼻炎是耳鼻喉科相當常見的疾病,在國內過敏性鼻炎的小兒高達三十三點五%,成人亦有十一%,多數從青少年時期開始發作。過敏性鼻炎除了造成鼻部不適外,也會影響工作與學習,過敏嚴重時會延伸至呼吸道,加重氣喘症狀或併發中耳炎、鼻竇炎、過敏性結膜炎等疾病。因此,過敏性鼻炎雖不嚴重卻是需要積極治療的臨床課題。
過敏性鼻炎典型的症狀,便是不斷的打噴嚏,同時有鼻塞,流鼻水的現象,過敏性鼻炎常與感冒相混淆,經常感冒的患者經診斷後原來是過敏性鼻炎發作,反覆咳嗽不癒的患者,也可能是鼻涕倒流作祟。
黃千甄醫師指出,過敏性鼻炎症狀並不像感冒可以在幾天內痊癒,而是間歇性的復發,尤其在春、秋季節變換時特別明顯,打噴嚏通常發生在早晨與夜晚,連續噴嚏達三次以上,過敏性鼻炎反復發作日久後,鼻黏膜會發生肥厚,變蒼白,長期鼻塞。有時也會同時引起眼睛、鼻腔、鼻竇的發炎、發癢、腫脹、流眼淚、咳嗽等。
黃千甄醫師說,環境中過敏原的存在會引發過敏性鼻炎的發作,常見的過敏原分成通過呼吸道與通過消化道的過敏物質,前者如蟎(六十八.九%)、屋塵、昆蟲、羽毛、花粉、真菌、棉絮等等,後者如牛奶、蛋類、魚蝦、肉類、水果、花生等等;家族遺傳史、鼻黏膜對過敏原的感受程度也是形成過敏性鼻炎的原因。此外,一些非過敏性的原因,如內分泌失調、情緒、溫差、濕度、自律神經失調、空氣污染等,也會引起類似過敏性鼻炎的症狀,或加重過敏性鼻炎的嚴重程度。
黃千甄醫師表示,現代醫學的治療著重減緩鼻黏膜發炎程度,控制過敏反應,中醫的治療則從改善個人體質的角度切入,改善鼻黏膜的易感度,配合生活環境與飲食控制,避開過敏原,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從本質上著手調理,逐漸減少過敏性鼻炎的發作頻次。
過敏性鼻炎的症狀描述類似於中醫學「鼻鼽」或「鼽嚏」的範疇。中醫認為本病發生原因主要是肺、脾、腎三臟虛損,外因則受風寒或過敏原誘發所致。臨床上常是內因為本,外因為標,以虛證表現為多。從中醫角度而言,鼻黏膜是肺的外竅,屬肺所管轄,肺的功能不足,鼻黏膜抵抗風寒或過敏原的能力下降,氣溫冷熱或過敏原就容易入侵人體引發過敏反應。肺的功能與脾和腎皆相關,腎氣充足便能提供肺足夠的陽氣來抵抗外來因子,脾氣健運便能協助肺氣調整鼻黏膜局部水液的代謝。因此,病變部位在鼻子,但藉由調整中醫學上肺、脾、腎三臟之功能便能達到鞏固鼻黏膜,減少發生過度發炎反應的作用。
鼻鼽通常是虛實夾雜,本虛標實,虛多實少的疾病。藉由患者臨床症狀、舌脈與觀察鼻黏膜色澤和腫脹程度來診斷肺、脾、腎三臟虛損程度。中醫證型分:一、「肺氣虛」:臨床症狀為鼻黏膜蒼白水腫,面色晃白,氣短,動則出,中醫治法「溫肺固表」;二、「脾氣虛」:臨床症狀為鼻黏膜水腫明顯,鼻塞較重,嗅覺減退,肢重腹脹,納呆便溏,中醫治法為「健脾化濕」;三、「腎氣虛」:臨床症狀為鼻黏膜灰淡或淡紅,形寒畏冷,手足不溫,背涼發作,伴頭暈耳鳴,夜尿,陽痿早泄,中醫治法「溫腎壯陽」。
上一篇:過敏性鼻炎保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