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13 10:05:21Connie_Chin

團協與信託 確保新聞自主(劉昌德)

2012年11月13日 

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上周末公開表示,台灣的環評太過嚴苛,影響廠商、特別是台塑集團的投資意願。同時他也首度證實,是接手壹傳媒的新資方之一。兩條消息放在一起,讓人好奇未來壹傳媒是否還能公允處理台塑相關投資案報導、乃至於客觀處理各類環評事件?

媒體老闆的個人政治態度與經濟利益控制或影響新聞內容,非常普遍。美國新聞倫理教材中有一為人熟知的案例,甚至拍成了知名電影《驚爆內幕》,描述1995年時CBS著名新聞節目《60分鐘》,從離職菸商主管手中,取得跨國菸商隱瞞香菸危害健康之訊息的證據。但時值CBS正洽談轉賣交易,東家擔心報導一出引起菸商控告而影響價格,加上CBS總裁家人也是菸草公司股東,導致報導硬是被擋了下來。 

這一案例有個比較令人釋懷的「好萊塢結局」: CBS高層壓下報導後,《華爾街日報》取得相同材料而率先報導,《60分鐘》隨後跟進。也正因如此,這事件才得以「出土」而為人熟知。不過壹傳媒轉賣後,台灣社會能否有好萊塢式的好運道,還很難說。因為這項交易案峰迴路轉,新資方團體不只有中信金集團少東辜仲諒,傳聞還有旺中集團總裁蔡衍明。跨媒體水平與垂直壟斷後,新聞記者與媒體報導要逃出財團控制或影響,難上加難。 

應制度化取得信任

因此,《蘋果日報》工會要求新資方簽訂勞資團體協約、並在其中放入「新聞自主」的編輯室公約條款,希望透過法律相關程序與約束,讓新資方不僅承諾保障員工權益,也不干涉採訪報導、尊重新聞自主。這作法是確保媒體內部新聞自由與社會言論自由的第一步,值得讀者與社會給予全力支持。

再者,據報載新資方主事者辜仲諒買下壹傳媒,是希望去除「羶色腥」報導、同時壹傳媒維持「揭弊」風格,以改善台灣媒體環境。若新資方此番並非為了控制言論、獲取暴利,甚或傳言中的「復仇」而來,則更應該透過制度化的作法,才能取得員工與讀者的信任。因此,過去英國質報《衛報》的公益信託作法,更值得新資方借鏡。

《衛報》原老闆過世之後,繼承人為了避免鉅額遺產稅、也為了維繫新聞獨立和商業經營,在1936年將所有權信託給一個包含資深員工與社會意見領袖的機構。在信託的72年期間,《衛報》不僅鼓勵員工入股、凝聚認同,也適度開放員工代表參與選任總編輯。《衛報》本身營利,但利潤主要用於媒體集團發展;而新聞採訪報導方針則由編輯與記者獨立決定,高層並不干涉。結果是集團不僅能在整體產業景氣不振中有一定程度獲利,還能從一個曼徹斯特的地方報,逐步發展成英國、乃至於全球的知名媒體品牌。

在壹傳媒新資方入主之際,《蘋果日報》員工與社會各界都存有許多疑慮。若未能取得信任,即使解決法律問題而順利入主,壹傳媒品牌價值都將嚴重折損。因此,以簽訂團體協約爭取員工認同、在未來一起努力,並以公益信託同時確保營利與新聞獨立、以爭取讀者與社會認同,將是創造員工、讀者、社會及資方共同利益的可行途徑。 

作者為政治大學新聞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