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24 09:52:47Connie_Chin

美食、文化、美景 打造觀光金三角

 

美食、文化、美景 打造觀光金三角
【經濟日報╱李仁芳】
2012.09.21 03:16 am
 
平時常在永康街口鼎泰豐吃小籠包的朋友,早就感受來自日本觀光客的消費力道。最近觀察到濟南路一家湯包小店也湧入了日客浪潮,本地客幾乎一位難求。
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2012年上半年,外地人來台觀光人數比2011年同期成長25%。其中固然大陸來客成長52%,但日本訪台觀光客達71萬4,573人次,也比去年同期增加21.46%。
台灣2011年赴日觀光人數約114萬人次,而日方去年來台觀光人數為129萬人次,以往一向是台灣赴日觀光人次較多,因此為近年少見的日本來台人次超過台灣赴日人次。
以往台灣政府不是很關注入境島內的國際旅遊,向來出境人數都是入境人數的五、六倍以上,近來因為開始要打造台灣成為「生活大國」與「觀光大國」,各項軟硬體投資大量投入,情況已經大大改變。因為政府與民間合作推動美食(Taberu)、文化(Asobu)和美景(Miru)──亦即如日本人所強調的RuRuBu金三角──全力發展觀光。
推動新故鄉運動
這項努力看來在對日觀光服務上,在2011年終於展現inbound(進口)大過outbound(出國),有史以來第一次的黃金交叉 。
台灣服務業的國際化,表現一直比製造業落後極多,觀光出口的表現堪稱服務業國際化好榜樣。
台灣已經在全力朝向「觀光大國」的方向邁進,現在還應該努力與以營造「生活大國」為目標的社區營造相互結合,才能釋放出更大的能量。
而最有深度,也最有永續發展能力的觀光發展,應是在地生活、在地文化的分享,倒不見得一定是大山大水大景點的消費。所謂「整備風土資本,打造觀光城鄉」,就是重新發現、重新創造(rediscover & reinvent)全島319個鄉鎮,每一處城鄉最引以自豪的特色。
相對於「整備風土資本」應從在地319個鄉鎮,7,835個村里的Here & Now開始,台灣政府與民間合作推動有年的社區總體營造──打造新故鄉運動,很重要的關鍵著力點,也同樣是在於能動員/提高居民的關心度。讓居民有新鮮的好奇心,就像是在自家鄉里觀光旅遊一樣,可以用外界的眼光去眺望自己所居住的城鄉。
城鄉特色再發現
讓7,835個村里的在地居民自然擁有這種「來自外界的眼光」之後,原本平淡無奇的日常生活,頓時又再度大放異彩,讓在地的城鄉社區散發出前所未有的光芒。整備在地風土資本,打造觀光城鄉,與社區總體營造一樣,首要之道就是要瞭解自身所居住的城鄉。瞭解帶來依戀,依戀就會更願意積極投入社區營造的活動,讓自己感覺身為該城鄉的一員而深感與有榮焉,這將成為推動社造與地方進步最大的一股動力。
不讓觀光和城鄉社區生活分開(因為兩造都共同仰賴在地風土資本為「居遊」的張本),而是讓兩邊分別為對方引入資源與能量,而且讓旅客也可以去感受城鄉在地生活的感覺,這是「文化觀光」最為核心關鍵的重點。
台灣近來經濟產業面的正面發展消息不多,但另一方面,做為富質感的「優質生活」與「優質服務」之地,則全島有遍地花開之勢。
《創意生活小旅行》推介的17個美麗的人文、自然傳奇,並非台灣的特例。台灣全島319鄉,7,835個村的美景美文,是源自這些年來,人文育成,風俗醇化,早已養成一種普遍溫和好禮,敬天愛人的文明風氣。這個文明我們島內人日常身處其中,習焉不察。
大陸或日本文化界人士來台,特別是他們自由行在台灣各地城鄉村里,自由穿街走巷,深入踏處台灣土地、民情,感觸極為深刻。
我們出國在外旅行,如到瑞士、日本等地,每每欣羡人家生活空間的優雅美麗,如在花園中過生活。
台灣現在如本書中介紹的散處在台中后里、新社;南投縣埔里鎮、魚池鄉;新北巿鶯歌;桃園縣楊梅;台東縣池上鄉;宜蘭縣五結鄉、員山鄉、蘇澳鎮等地遍地城鄉,讓人得以款行慢步的個別明珠「亮點」可說處處湧現,現在要努力的方向是將之串聯成線,舖陳成面。
感受在地化生活
社區營造與風土資本的整備也好,打造觀光城鄉也好,都是以社區在地的創意生活達人為製作人,來整備地方各類風土資本:「以社區歷史人文為布景、在地山川城鄉街廓為舞台、社區創意工藝和商品設計為道具、所有參與體驗過程的居民與旅客為演員,在各可居(Livable)可遊的城鄉社區,共同生活(演)出一場創意生活的大戲,為城鄉社區的人文環境與地方經濟同時帶來一個更好的明天。」而這豈不是城鄉經營──打造我們大家共同的幸福社區家園的最高境界。
(作者是政治大學創新管理教授、美學經濟創言人。本文摘自暢銷書《創意生活小旅行──17個風格NEW提案》,特價220元,9月25日截止,郵政劃撥:00067005聯合報股份有限公司)

【經濟日報╱李仁芳】2012.09.21 03:16 am 

平時常在永康街口鼎泰豐吃小籠包的朋友,早就感受來自日本觀光客的消費力道。最近觀察到濟南路一家湯包小店也湧入了日客浪潮,本地客幾乎一位難求。

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2012年上半年,外地人來台觀光人數比2011年同期成長25%。其中固然大陸來客成長52%,但日本訪台觀光客達71萬4,573人次,也比去年同期增加21.46%。

台灣2011年赴日觀光人數約114萬人次,而日方去年來台觀光人數為129萬人次,以往一向是台灣赴日觀光人次較多,因此為近年少見的日本來台人次超過台灣赴日人次。

以往台灣政府不是很關注入境島內的國際旅遊,向來出境人數都是入境人數的五、六倍以上,近來因為開始要打造台灣成為「生活大國」與「觀光大國」,各項軟硬體投資大量投入,情況已經大大改變。因為政府與民間合作推動美食(Taberu)、文化(Asobu)和美景(Miru)──亦即如日本人所強調的RuRuBu金三角──全力發展觀光。

推動新故鄉運動

這項努力看來在對日觀光服務上,在2011年終於展現inbound(進口)大過outbound(出國),有史以來第一次的黃金交叉 。

台灣服務業的國際化,表現一直比製造業落後極多,觀光出口的表現堪稱服務業國際化好榜樣。

台灣已經在全力朝向「觀光大國」的方向邁進,現在還應該努力與以營造「生活大國」為目標的社區營造相互結合,才能釋放出更大的能量。

而最有深度,也最有永續發展能力的觀光發展,應是在地生活、在地文化的分享,倒不見得一定是大山大水大景點的消費。所謂「整備風土資本,打造觀光城鄉」,就是重新發現、重新創造(rediscover & reinvent)全島319個鄉鎮,每一處城鄉最引以自豪的特色。

相對於「整備風土資本」應從在地319個鄉鎮,7,835個村里的Here & Now開始,台灣政府與民間合作推動有年的社區總體營造──打造新故鄉運動,很重要的關鍵著力點,也同樣是在於能動員/提高居民的關心度。讓居民有新鮮的好奇心,就像是在自家鄉里觀光旅遊一樣,可以用外界的眼光去眺望自己所居住的城鄉。

城鄉特色再發現

讓7,835個村里的在地居民自然擁有這種「來自外界的眼光」之後,原本平淡無奇的日常生活,頓時又再度大放異彩,讓在地的城鄉社區散發出前所未有的光芒。整備在地風土資本,打造觀光城鄉,與社區總體營造一樣,首要之道就是要瞭解自身所居住的城鄉。瞭解帶來依戀,依戀就會更願意積極投入社區營造的活動,讓自己感覺身為該城鄉的一員而深感與有榮焉,這將成為推動社造與地方進步最大的一股動力。

不讓觀光和城鄉社區生活分開(因為兩造都共同仰賴在地風土資本為「居遊」的張本),而是讓兩邊分別為對方引入資源與能量,而且讓旅客也可以去感受城鄉在地生活的感覺,這是「文化觀光」最為核心關鍵的重點。

台灣近來經濟產業面的正面發展消息不多,但另一方面,做為富質感的「優質生活」與「優質服務」之地,則全島有遍地花開之勢。

《創意生活小旅行》推介的17個美麗的人文、自然傳奇,並非台灣的特例。台灣全島319鄉,7,835個村的美景美文,是源自這些年來,人文育成,風俗醇化,早已養成一種普遍溫和好禮,敬天愛人的文明風氣。這個文明我們島內人日常身處其中,習焉不察。

大陸或日本文化界人士來台,特別是他們自由行在台灣各地城鄉村里,自由穿街走巷,深入踏處台灣土地、民情,感觸極為深刻。

我們出國在外旅行,如到瑞士、日本等地,每每欣羡人家生活空間的優雅美麗,如在花園中過生活。

台灣現在如本書中介紹的散處在台中后里、新社;南投縣埔里鎮、魚池鄉;新北巿鶯歌;桃園縣楊梅;台東縣池上鄉;宜蘭縣五結鄉、員山鄉、蘇澳鎮等地遍地城鄉,讓人得以款行慢步的個別明珠「亮點」可說處處湧現,現在要努力的方向是將之串聯成線,舖陳成面。

感受在地化生活

社區營造與風土資本的整備也好,打造觀光城鄉也好,都是以社區在地的創意生活達人為製作人,來整備地方各類風土資本:「以社區歷史人文為布景、在地山川城鄉街廓為舞台、社區創意工藝和商品設計為道具、所有參與體驗過程的居民與旅客為演員,在各可居(Livable)可遊的城鄉社區,共同生活(演)出一場創意生活的大戲,為城鄉社區的人文環境與地方經濟同時帶來一個更好的明天。」而這豈不是城鄉經營──打造我們大家共同的幸福社區家園的最高境界。

(作者是政治大學創新管理教授、美學經濟創言人。本文摘自暢銷書《創意生活小旅行──17個風格NEW提案》,特價220元,9月25日截止,郵政劃撥:00067005聯合報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