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台主權風波-化兩岸默契為政治互信基石
釣魚台主權風波-化兩岸默契為政治互信基石
釣魚台的領土爭議,涉及到日本與兩岸當局,從上個世紀70年代一開始就爆發過強烈抗議與衝突,這就是中國近代著名的「保衛釣魚台運動」肇始之時。當時,兩岸當局對釣魚台領土主權的主張固然立場一致,彼此都一再重申「屬於中國」。但是一旦要向日本表達抗議與採取維護主權立場的措施時,也常有強烈或溫和的變化,當時兩岸間不可能從「合作」的角度出發來共同保衛釣魚台,因此,「保衛釣魚台運動」在兩岸,特別是在北美留學生圈裡,反而多是對兩岸當局的「批判」。
兩岸立場要強硬
從此之後,這樣的模式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兩岸當局仍然依例的向日本提出他們對釣魚台的領土主張,並對日本侵占釣魚台、驅逐兩岸漁民進入釣魚台海域內作業表達強烈抗議。至少到去年為止,並沒有太突出的變化。
但是,受到南海風雲的波及,北京在今年6月下旬在東海海域的一場軍事演習,被外界視作對釣魚台的領土爭執強烈表態,正好東京都知事石原有意購買釣魚台的3個小島的事件傳出,針對性非常強烈。加上,台北海巡署罕見的護送一艘台灣保釣船進入釣魚台海域,並與日本防衛隊的艦艇一度形成對峙與擦撞,更加深新保釣加劇的趨勢。
如果,沒有更進一步會刺激到兩岸當局與民心的事件出現,只要中共軍演短期不再重複,台灣漁船近期不再衝撞,或許過去兩岸一再使用的「抗議模式」仍然重演。
但是日本野田首相在7月7日正式宣布:要將釣魚台群島5大島中,除大正島(赤尾嶼)已擁所有權外,另外4個島日本將全數購買,形成將釣魚台群島全歸日本「國有」的狀態。
這項表態雖有其內部與石原爭奪「選舉話意權」的意味,但對兩岸仍具挑釁的政治意義,因此第一時間馬英九總統表達「一寸也不能讓」的強悍立場,而對岸外交部更由發言人劉為民作出「中國的神聖領土決不允許任何人拿來買賣」的聲明。加上中共解放軍退役少將羅援也介入鼓吹兩岸要「合作保釣」,問題高度的複雜化。
從取悅民心,採民粹主義的角度出發,兩岸越是立場強硬,甚至有部份是取「抗衡」日本或「兩岸合作」的手段,或許是迎合現階段兩岸民眾仇日的心態。
但是一旦回到現實層面,兩岸也會發現:即便態度強硬,手段強烈,恐怕也解決不了釣魚台百數十年遺留下來的根本問題,但很可能導致兩岸與日本各自進行「合作」的協議全盤崩解,要不要從軍事衝突面著手,恐怕兩岸當局均需謹慎考量。
須使出必要手段
但是,不顧民怨,兩岸對日本仍然只談空頭的「外交抗議」,除了最後結果一事無成之外,恐怕兩岸當局仍會遭致民眾給予「軟弱」的印象,北京十八大前誰都承擔不了「出賣國家尊嚴」。所以,必要手段恐怕很難避免。
做法上,兩岸現階段固有其「軍事合作」的困難度,卻有「國際社會和解休兵」的契機。兩岸向日本抗議其對釣魚台領土主張的一致立場上,被認為雙方已有「合作」的默契,所以儘量避免相互對「對方」有再要求聲音。其次,兩岸可分別提出,但應共同要求日本政府馬上拋棄引發爭端的釣魚台「日本國有化」的舉動,避免情勢進一步惡化,以便為外交協商留下空間。
最好結果,是日本能做到在釣魚台領域裡,與兩岸當局達成「暫時擱置主權或主權各表的前提下,共同開發釣魚台資源」的協議。北京也可在「釣魚台屬於中國主權(兩岸也可各表)的原則」下,不會排斥台北共同參與協商,以建立更強的政治互信。
北京與台北可再思考下一步行動,類如可召回駐日大使或代表;暫時中斷現階段中日或台日的交流等。但另方面,對於在釣魚台處理上,可促進兩岸進一步的政治互信,那麼雙方當局與民眾,應該深思。
(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