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4-26 15:25:24影布留痕
殺破狼
殺是天刃又名七殺(刀), 破是無名的師兄破軍(人), 狼是貪狼(劍). 所謂的殺破狼就是這一人兩兵搭配下最強的招式. 光是招式散發出來的刀氣和劍氣就可以將人斬殺. 以上純屬馬榮成風雲中的情節.
其實真正的殺破狼指的是紫微斗數裏的三顆星所組成的一種格局. 不過這也不是這一篇要談的.
在大陸上國共內戰時, 共軍有個叫國軍聞之色變的戰術叫圍點打援. 這其實沒什麼大道理, 純粹只是仗著人多. 把國軍的部隊比如一個師或一個城圍起來打, 被困的自然是無路可跑只能堅守, 而外面來的援軍卻在半路上也碰上共軍的阻截, 形成一邊的戰場是共攻國守, 另一邊的戰場卻是共守國攻.
很不幸的, 這兩邊的戰場都是國軍輸了. 守城的守不了幾天就覆滅, 來救的援軍不但突破不了截擊, 反而元氣大傷, 甚至於在守城部隊覆滅後遭受敵軍全力反撲而跟著覆滅.
更重要的是, 形成國軍心理的恐慌, 有個跟共軍打仗就會全軍覆沒的陰影. 造成士氣低落. 以至於一聽到共軍來了, 就很多人丟盔棄甲連戰車都丟了望風而逃或投降去了. 而援軍則是害怕遭到截擊, 怕接著遭到包圍, 溫溫吞吞的不敢去救. 結果兩軍同亡.
請問, 如何破解?
在風雲中, 無名面對這招殺破狼是以一招名不經傳使出劍氣阻擋其刀劍氣, 接著還劍入鞘手持中間, 七殺和貪狼一中劍柄, 一中劍鞘尾端, 形成僵持. 然後無名自斷英雄劍, 持斷劍中央突破, 意圖跟破軍同歸於盡. 但破軍哪犯得著跟他同死, 連忙撤招而退.
孫子兵法: 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守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由此可知共軍的戰法是集中局部優勢兵力, 將國軍各別擊破. 兵力比絕對是五比一以上. 當然啦, 有些時候, 共軍不是國軍對手, 但他們就是跑的掉. 在國共東北戰役初起時, 國軍精銳之師勢如破竹將共軍林彪部直趕入蘇聯境內. 但隨著時日遷移, 戰局卻是越來越不樂觀. 或許是他們太輕敵兼守備都市任務太重吧, 常常看到的場景是分兵把守, 分路進擊, 然後就是某個師遭遇伏擊, 被一大堆共軍圍攻, 一個師萬人左右吧, 守不上兩天等不到援軍到就被打掛了. 對自身實力太有信心, 卻忘了猛虎難敵猴群的道理, 又不能棄守城池轉移兵力機動作戰. 以致於兵力分散被各個擊破. 東北既敗, 共軍招降納叛實力益發堅強. 入關的部隊美規化了, 每個班都扛著幾挺美規機槍. 砲兵原本是國軍的, 部隊裏很多很多兵原本前幾月還是國軍的. 可說國軍的精銳全益了共軍. 由此每個”野”的集團軍都是二三十萬的大部隊, 當然更是所向披靡. 面對兵力這麼懸殊的攻擊, 誰守的住啊?
嗯, 離題了. 其實要破圍點打援, 古代就有了, 呂布佔徐州時, 曹操以優勢兵力來攻, 陳宮便向呂布建議, 由陳宮守城, 呂布領另一支軍去城外駐紮. 兩人成犄角之勢. 互相支援, 讓敵人腹背受敵, 也能保持機動, 萬一真打不過, 呂布也可逃命. 當時呂布是天下第一勇將, 在戰陣上無人能敵. 騎赤兔馬要逃也沒人追的上. 但呂布實在太笨了, 並未採取這個計策. 以致被困死城內.
所以要破圍點打援就要像下圍棋一樣, 首尾呼應, 互相支援. 單一點要有堅守下去的本錢, 而旁邊的援軍也必須近到一趕即至. 形成一個活眼. 而最重要的是情報和戰術要做好, 才能調動更外圍的部隊進行反包圍.
以前和朋友下過盤象棋, 他想吃我的棋, 情勢不利, 我只好增兵把守, 他也增兵來打, 形成會戰之勢. 最後一番慘烈的廝殺後, 他反比我多折了一枚棋. 只因他誤判了我的反擊順序. 戰爭勝敗難料, 唯有保持靈活機動, 才能掌握時機, 變化求勝.
其實真正的殺破狼指的是紫微斗數裏的三顆星所組成的一種格局. 不過這也不是這一篇要談的.
在大陸上國共內戰時, 共軍有個叫國軍聞之色變的戰術叫圍點打援. 這其實沒什麼大道理, 純粹只是仗著人多. 把國軍的部隊比如一個師或一個城圍起來打, 被困的自然是無路可跑只能堅守, 而外面來的援軍卻在半路上也碰上共軍的阻截, 形成一邊的戰場是共攻國守, 另一邊的戰場卻是共守國攻.
很不幸的, 這兩邊的戰場都是國軍輸了. 守城的守不了幾天就覆滅, 來救的援軍不但突破不了截擊, 反而元氣大傷, 甚至於在守城部隊覆滅後遭受敵軍全力反撲而跟著覆滅.
更重要的是, 形成國軍心理的恐慌, 有個跟共軍打仗就會全軍覆沒的陰影. 造成士氣低落. 以至於一聽到共軍來了, 就很多人丟盔棄甲連戰車都丟了望風而逃或投降去了. 而援軍則是害怕遭到截擊, 怕接著遭到包圍, 溫溫吞吞的不敢去救. 結果兩軍同亡.
請問, 如何破解?
在風雲中, 無名面對這招殺破狼是以一招名不經傳使出劍氣阻擋其刀劍氣, 接著還劍入鞘手持中間, 七殺和貪狼一中劍柄, 一中劍鞘尾端, 形成僵持. 然後無名自斷英雄劍, 持斷劍中央突破, 意圖跟破軍同歸於盡. 但破軍哪犯得著跟他同死, 連忙撤招而退.
孫子兵法: 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守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由此可知共軍的戰法是集中局部優勢兵力, 將國軍各別擊破. 兵力比絕對是五比一以上. 當然啦, 有些時候, 共軍不是國軍對手, 但他們就是跑的掉. 在國共東北戰役初起時, 國軍精銳之師勢如破竹將共軍林彪部直趕入蘇聯境內. 但隨著時日遷移, 戰局卻是越來越不樂觀. 或許是他們太輕敵兼守備都市任務太重吧, 常常看到的場景是分兵把守, 分路進擊, 然後就是某個師遭遇伏擊, 被一大堆共軍圍攻, 一個師萬人左右吧, 守不上兩天等不到援軍到就被打掛了. 對自身實力太有信心, 卻忘了猛虎難敵猴群的道理, 又不能棄守城池轉移兵力機動作戰. 以致於兵力分散被各個擊破. 東北既敗, 共軍招降納叛實力益發堅強. 入關的部隊美規化了, 每個班都扛著幾挺美規機槍. 砲兵原本是國軍的, 部隊裏很多很多兵原本前幾月還是國軍的. 可說國軍的精銳全益了共軍. 由此每個”野”的集團軍都是二三十萬的大部隊, 當然更是所向披靡. 面對兵力這麼懸殊的攻擊, 誰守的住啊?
嗯, 離題了. 其實要破圍點打援, 古代就有了, 呂布佔徐州時, 曹操以優勢兵力來攻, 陳宮便向呂布建議, 由陳宮守城, 呂布領另一支軍去城外駐紮. 兩人成犄角之勢. 互相支援, 讓敵人腹背受敵, 也能保持機動, 萬一真打不過, 呂布也可逃命. 當時呂布是天下第一勇將, 在戰陣上無人能敵. 騎赤兔馬要逃也沒人追的上. 但呂布實在太笨了, 並未採取這個計策. 以致被困死城內.
所以要破圍點打援就要像下圍棋一樣, 首尾呼應, 互相支援. 單一點要有堅守下去的本錢, 而旁邊的援軍也必須近到一趕即至. 形成一個活眼. 而最重要的是情報和戰術要做好, 才能調動更外圍的部隊進行反包圍.
以前和朋友下過盤象棋, 他想吃我的棋, 情勢不利, 我只好增兵把守, 他也增兵來打, 形成會戰之勢. 最後一番慘烈的廝殺後, 他反比我多折了一枚棋. 只因他誤判了我的反擊順序. 戰爭勝敗難料, 唯有保持靈活機動, 才能掌握時機, 變化求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