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5-17 23:44:08小晶

【藝術人文】等了15載 明星咖啡屋再亮燈


曾是台北文學地標的武昌街明星西餐廳昨天試賣,重新裝潢後的窗櫺仍保有昔日外觀。
記者施沛琳/攝影


【記者施沛琳/台北報導】

初夏午後的一陣驟雨,擋不住懷舊的人們,曾被國內文壇重量級作家視為文學地標的台北市武昌街明星咖啡屋,在吹熄燈號十五年後「再生」了。

咖啡屋昨天試賣,明天將邀請曾在此見證文學台北的周夢蝶與黃春明等藝文界人士敘舊,預定下周起恢復營業。才試賣,等待已久的老主顧就迫不及待上門;一盞茶的工夫,明星西點麵包廠二樓的咖啡屋約十來個人坐在紅木桌旁,啜飲咖啡或茶。

目前先行開放二樓營業,從麵包店左側上樓,老款式的窗簾垂掛在同型的窗櫺上,十二張昔日使用的紅木方型「火車座」與五張圓型桌椅,從倉庫搬出來,在廿多坪空間裡準備迎接舊雨新知。

陪伴明星西點麵包廠走過黃金歲月的經理陳金生細數著將端上桌的咖啡,像「明星咖啡」還是五十年的老味道;「俄羅斯咖啡」特殊濃郁,是正統俄羅斯口味;黃金曼特寧是濃郁中瀰漫著狂野香氣,具厚實的口感。

明星西點麵包廠於民國三十八年開設,負責人簡錦錐回憶說,當時他有六位出身俄國沙皇族後裔的朋友隨國民黨來台,大夥常見面聊天,想要合作可以為生的事業,就想到開家主打俄羅斯西點的麵包店。在重慶南路、武昌街城內商圈的這家麵包店,一下子就吸引不少消費者。第二年,簡錦錐在二樓開起咖啡屋。

民國五十年代,老詩人周夢蝶在一樓騎樓賣起舊書,期間一些愛書人流連忘返,買了書就上二樓喝咖啡。周夢蝶的舊書攤上常「暗槓」一些戒嚴時期的大陸禁書,當年文藝青年都知道要到武昌街找周夢蝶。台灣當代文學史重要刊物像「現代文學」等,每一期書刊的誕生過程,從內容討論到編輯、校稿幾乎都在明星咖啡屋裡發生。白先勇曾經回憶,過去在編現代文學時,有些滯銷的舊雜誌,編輯群就一包一包提到周夢蝶那裡,丟給他之後就踩著木板階梯上樓,啜飲著濃郁咖啡,消磨一個文學的午後。

自此,明星咖啡屋就與藝文界人士埋頭寫稿、高談闊論的景象畫上等號,像黃春明、白先勇、陳若曦、陳映真、施叔青、林懷民等人都去過,小小咖啡屋儼然成為現代文學沙龍。

【2004/05/17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