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11 01:10:22bead

創作即生活 陶藝家王惠仁

173422poeo5zw8254iv888.jpg 
2013-3-26 17:40 上傳載附件 (155.25 KB)


創作即生活 陶藝家王惠仁

「藝術創作最珍貴的不是完成的作品,而是心靈對生活周遭所抱持的感動,以及心靈因為創作所感到的那份自由。」陶藝家王惠仁說。
2307041mzpl35p9o035350.jpg 
《門徒》來自耶穌12門徒,12個陶像都比出不同的動作,顯現出不同的性格

生平
1965出生於宜蘭羅東,從小,王惠仁就喜歡在課本上塗塗畫畫,最喜歡的課就是美術課,國三那年,他放棄了已經考上的第一志願宜蘭高中,不顧家人反對,隻身來到台北考復興美工,因為沒有接受過正規繪畫訓練,完全不會素描的他在考試的時候只好偷看別人怎麼畫,沒想到居然就讓他考上了。

在復興美工時,王惠仁受了各種藝術的訓練,從油畫水彩版畫到泥塑,之後他進到了國立藝專(也就是現在的台藝大),學習很多種類的藝術創作課程,有編織、木工等等,在這時,他愛上了陶藝,「藝術家選擇會選擇一種貼近自己性格的媒介來表達他的理念,」王惠仁解釋,「陶藝是一種很安靜的材料,創作時要經過燒製,無法預測結果,所以也有一種順應自然感覺。」
230704v2ghrfmyj628hx5x.jpg 
王惠仁的杯子作品呈現不同時期的風格


1990年,從台北到台中,王惠仁擔任過兒童美術老師、王明榮陶藝工作室助手,獲得大墩美展工藝纇第三名、國際陶藝雙年展入選等獎項,辦了「土的另一種可能」、「True color」等展覽。

此時,他開始反思自己的創作歷程,他發現到,過去他只重視製陶的技術,但是,如果想要在創作這條路長久的走下去的話,他必須要對於陶藝背後有更多的省思,於是,他在2003進入南藝大應用藝術研究所陶瓷組,念研究所時,他擁有完整創作時間,也運用時間與學校資源追求自己想要達成的表現,2005年,受推薦到了美國明尼蘇達州立大學交換學生半年,獲得了更多新觀念與多媒材創作的想法,畢業後,累積了更多了創作能量的他,也得到桃源美展雕塑工藝類佳作、台北陶藝獎入選  鶯歌陶瓷博物館等許多獎項。

230704f8dk5ik228cdieec.jpg 
《心肝寶貝》擁有三個女兒的王惠仁將女兒們視為珍寶。

創作理念與變革
1987開始接觸陶藝開始,和陶藝相處快三十年的王惠仁經歷了幾項創作的變革。

一切歸零:土的可能
第一個變革是在他念研究所時,進到了研究所,王惠知道自己到了一個新階段,他全然拋掉過去16年對陶藝的認知,大膽實驗,他自問,黏土是什麼?陶藝是什麼?燒的過程是什麼?從土的構成與造型的可能性著手,他開始在在陶土中添加各種材料,例如:2004紙漿創做的系列抽像作品,王惠仁在陶土中加入紙漿,增加其延展性,在乾燥時也不易斷裂,造型的弧度也可以更舒展,這系列的作品在製作過程中有著不確定性與實驗性,王惠仁憑著感覺與土坯的一切可能來創作,王惠仁解釋,探討土的本質就是要讓創作者者的掌控力降到最低,「就是要讓土自己說話」。

這些作品有著純粹抽象的造型與鮮豔的色彩,其中更有因撕裂而裸露的陶土線條,華麗與樸拙的結合、細緻與粗曠的呼應,超越一般概念的陶瓷質感與造型,極有獨特性。
214507y01bby5ngh1jv1gn.jpg

214528ggtttgjz8hhg8gjw.jpg 
以上兩件作品都為《無題》,是因為此系列著重於材質的思考與回歸土的本質。


嘗試:陶瓷的多元性
第二階段變革是王惠仁在美國的半年,他利用收縮率小的雕塑土來創作,作品在幾何的抽象造型中的動態感,讓作品有了無限張力,展現了陶瓷的多元性。
2145480u3uxh8uvdqqp0ca.jpg
《balance》只有一條手臂的女人的半胸像卻有著平衡的狀態。

214608kzbhxcjhnjnvxohc.jpg 
《刺點》半具象的女體身形因為色澤的關係,有點像古代的青銅塑像,左肩部分自然垂下,向下形成一個拉扯的態勢。



創作中存在
2006年研究所畢業的展的作品,是王惠仁創作第三階段的轉變,畢業製作中,他製作出了一百多根長120~160公分、寬30~40公分的土片卷成長條狀,而這些陶土卷軸,會因為展出場地而有不同的排列組合,而有了不同的感受。
2307043b3k0k4dkkk8z38j.jpg 

230704oqvkcpj2zwuoouow.jpg

為了呈現整體效果,王惠仁必須做出上百根陶土卷軸,每天重複一樣的取土、拍打、輾壓、捲,這使他想要找出另一種方式使自己得到創作宣洩的出口。

他開始傾聽身體的聲音,憑直覺繪畫,這些繪畫雖然不會在成果中呈現,而是內心想要的創作實踐,這個展現存在的過程,讓陶藝創作有了不同的詮釋。
230704pyyezi1ojcjypbo4.jpg


價值回歸
第四階段轉折是王惠仁畢業後回到工作室的創作,他讓瓷器回歸容器,回歸了最原始的實用價值,但同時也表達了陶瓷的包容性格。

230704c3nce800le9i3ci2.jpg
《一滴水的想像》這是一個壁飾,這個作品表現的是水符號與視覺概念糾纏,更是情緒的釋放。
這樣作品入選金陶獎,目前在陶博館展示。


220020ockk5u6o5ln45wul.jpg
《海的記憶》王惠仁非常喜歡水的意象,所以有很多作品與水相關。


陶藝教學
位於大肚山上的工作室「借泥居」充滿了盆栽,是個適合創作的好環境。
2307043j2gp3xuzgkzyoyk.jpg
工作室「借泥居」

成人陶藝班上的學生好多位都是跟著他學了好幾年學生,因為有了一定的基礎與對美感的自我評估,
王惠仁都是讓學生自由發揮,然後在創作時給予建議。
230704unhsvlz930hqq0lc.jpg
學員作品

230704911lj1slqu1fflqi.jpg 
學員作品與上課情況 學員作品

2307042w9s6kkg2w9k0k4w.jpg 
這些作品則是初學學員們的作品
所有陶藝技法都會從最基本的教起


230704bb8ebpzl0ii00fp3.jpg 
《綠色沉淪》用木頭與陶土兩種材料,表現人類對於自然的破壞,濫墾濫伐的行為,深深刺著大地母親的心。


2307040q7jyg8vnhen7j8j.jpg 
《思》不樣羅丹的雕塑品-沉思者那樣的緊繃,這樣作品表達出一種東方哲學思考的閒適與隨遇而安。


玩陶快三十年到現在,王惠仁認為創作的目的不是作品,而是生活方式的呈現,他希將將生活中被遺忘的美透過創作傳達,讓周遭的人也感受到這份美,這才是他是他創作最終的理想。




王惠仁 簡 歷
學歷
2003-2006 藝術創作碩士(M.F.A.)國立台南藝術大學 應用藝術研究所陶瓷組畢業
1987-1989 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現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工藝科工藝組畢業

個展
2007 手感CupsShow 種豆人家藝文空間
2006 透過斷裂˙重新看見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
2005 王惠仁個展 美國明尼蘇達州立大學(Minnesota State University)
2004 TrueColors 台中市文化局
2000 原質思考 黑盒子藝術空間
1999 土的另一種可能 台中市立文化中心

聯展
2009 南投水里蛇窯 2009國際陶藝展
2008 台南總爺藝文中心 國際陶藝展
2005N.C.E.C.A.美國,巴爾第摩市 Tachi 66(大崎66)師生聯展
2004 世外桃源 食器展
2004 嘉義市立文化中心 大崎66師生聯展
2003 國立台南藝術學院 藝象藝文中心
1998 漢僑生活藝術館 陶藝聯展
鄉茵雅集 陶藝聯展
1997 雙羨陶藝文化館 陶藝聯展
大觀藝術中心 陶藝聯展
1996 春稻藝術坊 陶藝聯展
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陶藝與生活—全國陶藝聯展

任教經歷
1997迄今 台中市立大同國小美術資優班 外聘立體造型教師
2006-2007 私立南開技術學院通識中心兼任講師
2008-2011 私立亞太創意技術學院生活產品設計系兼任講師

獎項
2012 第六屆台灣陶瓷金質獎創意獎入選 鶯歌陶瓷博物館
2011 2011苗栗陶藝獎 優選 苗栗縣政府國際文化觀光局
2010 2010苗栗陶藝獎 優選 苗栗縣政府國際文化觀光局
第五屆台灣陶瓷金質獎創意獎入選 鶯歌陶瓷博物館
第五屆台灣陶瓷金質獎主題獎入選 鶯歌陶瓷博物館
2008 2008苗栗陶藝獎 第三名 苗栗縣政府國際文化觀光局
第六屆台北陶藝獎 入選 鶯歌陶瓷博物館
第九屆南投縣玉山美術獎陶藝類 入選 南投縣文化局
2007 第五屆台北陶藝獎 入選 鶯歌陶瓷博物館
第二十五屆桃源美展 雕塑工藝類佳作 桃園縣文化局
2004 嘉義市第八屆桃城美展 雕塑纇 入選 嘉義市文化局
2000 國際陶藝雙年展 入選 國立歷史博物館
1998 台中市第四屆大墩美展 工藝纇 入選 台中市文化局
1997 台灣陶藝展 現代組 入選 台灣省陶藝協會
第六屆陶藝雙年展 造型組 入選 國立歷史博物館
1996 台中市第一屆大墩美展 工藝纇 第三名 台中市文化局
1995 第五屆陶藝雙年展 入選 國立歷史博物館
第四屆金陶獎 傳統創新 入選 合成文教基金會
1994 第三屆金陶獎 傳統創新 佳作 合成文教基金會
台北市第二十一屆美展 陶藝纇 入選 台北市立美術館
1993 第四屆陶藝雙年展 入選 國立歷史博物館
第二屆金陶獎 傳統創新 入選 合成文教基金會

作品典藏
◎苗栗縣政府國際文化觀光局


達人威客採訪編輯-王予彤